BOB手机客户端三甲医院对国产医疗器械的三个提问看完后恍然大悟

  新闻资讯     |      2023-05-29 05:35

  随着国内医疗器械行业的崛起,国产医疗器械企业在接受采访时,经常听到国产厂商自信表示,自己的产品和跨国企业的产品已经没有区别,而且同等的品质下,在性价比上更有优势。

  江苏一家三甲医院信息设备处处长表示,三甲医院核心科室所所使用的医疗器械,跨国品牌要占到70%~80%。

  对这一现状,上述人士给出了解释。第一是由于历史原因,跨国公司上百年的历史积累是现实,医疗设备的使用周期长,并非快速消费产品,而使用医院为了减少成本支出,也会尽可能延长使用寿命。第二,国产医疗器械在早期的市场占有上,以普通的常用设备为主,例如皮肤的体温测定仪、监护仪,因为国产品牌长期以这些小型设备来服务市场为主,近年来才开始涉足大型设备。

  而第三个原因,也是其认为最重要的原因,“首先要有信任,然后才有依赖”。三甲医院和医生为什么信任跨国公司?“上百年的历史,经过无数的医疗机构、无数的病人、无数的病例的证明,验证了它的历史,我们相信它的品质。特别是三甲医院属于患者求医的最末端,所以更看重医疗质量的风险控制。”

  关于国产医疗器械的价格(性价比),我们听到了截然不同的说法。有说国产医疗器械价格低,而质量已经有较大进步,所以相比进口品牌有着更大的性价比。

  在2018年上海的CMEF春季展会上,以及深圳正在进行的CMEF秋季展会上,当询问国产品牌的代理商为何选择其代理的品牌时,“性价比高,受医院欢迎”,是其中的理由之一。代理商们纷纷表示,自己之所以代理某个国内品牌,就是看好其不断上升的品质,以及相对较低的价格。有一家山东代理商甚至放弃了原来代理的跨国公司品牌,独家代理某家国内知名医疗器械品牌。

  但医院人士则有不同的看法,“国产器械价格优势并不明显。”据上述三甲医院信息设备处处长介绍,跨国公司和国产品牌的医疗器械,在中低端产品线上,价格优势逐渐在缩小。“同样的功能和同样的模块,国内和国外品牌的价格已差异不大。就拿监护仪来说,某国内厂商的有创监护仪和飞利浦的同类产品价格优势就不明显。”至于大型医疗设备国产企业就更没有明显的价格优势,以一家国产企业的产品为例,“价格并没有比同档次的进口品牌低。”

  而国产医疗器械所享受的政策扶持,自然也带来了一定市场优势。“某些省份会鼓励医院优先考虑购置国产设备,如果购置的是国产设备,配置证会优先发放。”

  对这一问题,来自医院的医疗设备使用者和维护者的反馈基本一致,“国产医疗器械的确有了长足的进步,但与跨国巨头品牌还有明显的差距。”

  据医院设备处人士说,在同时修理两台设备时,打开后盖不用看品牌logo就知道哪台是国产的,哪台是跨国巨头的。“更早些年,不用打开后盖,只需要观察和摸摸外壳,就知道哪个是国产的,哪个是进口的。现在国产的外观工艺已有进步,外壳的质感很不错了,但是接触上的平滑、内部元器件的安排......还是远远不够的。”

  一位上海三甲医院的科室主任表示,自己所在的科室在全国排名领先,“我们有很多上海以外的重症患者远道而来求医,作为患者求医的最末端,必须要在诊疗的可靠性、安全性上尽可能做到最大保证。”一位北京三甲医院的副院长同样表示,无论是公开招标购买还是单一来源采购,医院把医疗设备,尤其是核心科室的医疗设备的品质放在第一位,而对价格不敏感。

  2018年10月25日,一家国内企业发布了其最新超高通量基因测序仪。根据来自企业的表述,这台测序仪是全球日生产能力最强的基因测序仪。

  作为测序行业上游的测序仪硬件一直被跨国公司把控,少有能够参与该领域国际竞争的国内厂商,这一最新测序仪的发布自然为业内所瞩目。

  采访了数家基因测序企业,企业方口径一致,不方便对这一新产品发布评价;而被问及企业使用的测序仪,无一例外是国际巨头Illumina的产品。“那么会考虑选择国产的产品吗?或者为什么不选择国产的产品呢?”

  在谈及医院和医生必须对医疗器械有着极大信任后,向多家三甲医院的科室和设备处提出了追问:那么国产医疗器械应该如何破这个局?怎么建立起医生对国产医疗器械的信任?医疗设备的使用者们给出了堪称箴言的回复。

  “国产企业要做好积累,积累不光是产品本身的积累和对市场的积累,还包括对医疗理解的深入。不少医疗器械厂商纯粹是做市场和商品,但作为医疗行业的参与人员,对医疗的理解应该是不一样的。”

  ”医者仁心,但其实所有围绕着医疗行业的从业人员都应如此。没有对生命的敬畏,没有对医疗品质的追求,是做不好这个行业的,包括生产出被医生所信赖的产品。”

  “不管是做从事哪一个行业,都应该有颗慈悲心,而医疗行业就更不要说了。你要考虑到你所生产的医疗设备、你研发的医疗信息化软件、你做的每一个零件、你写的每一行代码,有一天会用在你亲人身上,甚至你自己身上,这样你就有种责任感,怎么去做事情。”

  “我们没有看到过国产设备的风险报告。我们希望看到正反两面的客观情况,你只有把自己的正反两面都交给我们看了,我们才能判断。我们同行一起交流达成的共识,不是说我们不想采购(国产医疗设备),我们也想支持国货,但进口设备我能更安心使用,毕竟都不希望自己采购的设备有问题。”

  “现在国产的超声设备、国产的CT设备,很多医院买回去还是不能用在急危重症的诊治。客观来说,不管是影像质量也好,后续服务也好,整个维修体系,都存在很大问题。国产企业要出现真正的一流公司,还有很长很长的路要走,不能过多依靠政府支持,重新在市场上找自己的定位,才有优势。”

  近日,2019年全国卫生健康工作会议在北京召开。在此次会议上,特别强调了:

  “全国卫生健康系统要全面加强党的建设,强化公立医院党的领导,严厉惩治发生在群众身边的腐败问题,树立行业清风正气。要锤炼实事求是、一抓到底、担当为民的工作作风,持之以恒反对‘’,特别是官僚主义和,着力把层层检查、层层汇报、层层留痕等减下来,给基层留出更多做工作的时间和空间“。

  当前,在公立医院改革发展还存在补偿政策、资源配置、激励机制、规制监管等方面的制度缺陷的背景下,此次会议特别强调要发挥公立医院党委的领导作用,即发出了一个清晰的信号,即明确“公立医院实行党委领导下的院长负责制,实行集体领导和个人分工负责相结合的制度”。

  看待一项政策的推进与落实,必须要统筹全面的去看待。从2018年四季度开始至今,可以看出,有关方面治理医药环境乱象的决心。

  所有医药从业者必须明白,产业升级是中国医药市场未来发展的必由之路,只有临床必需的产品才能生存。

  此次4+7带量采购,虽然目前只涉及11个地市,31个品种,31个品种涵盖了心血管、抗肿瘤等常见多发疾病领域,同样,此类品种在临床用量不可谓不大,疗效不可谓不确切,但最终中选25个,但平均降幅52%,最高品种降到96%的结局还是让人吃惊不已。

  按照这种趋势,不出两年,各省市的药品采购降价的幅度基本上将向此模式看齐,可能到时候会有大大小小的药企感慨:还是当年的药品招标采购好啊,至少不会降价这么惨。

  当然,还是会有部分的药企大呼冤枉:毕竟我们是进入各种专业指南、专家共识的品种,这么降太伤药价了!

  不禁嗤之以鼻:在目前的环境下,各种大大小小的共识、指南泛滥的程度已经到了令人发指的地步,到底有多少含金量难道自己心里没有点数么?

  当药价回归到现有中标价的八折七折甚至二折三折时,还有费用空间么?同时,再结合开篇本次会议中特别强调的,要“严厉惩治发生在群众身边的腐败问题,树立行业清风正气”的表述,在“公立医院实行党委领导下的院长负责制“的背景下,医生还敢用自己的职业生涯去下一个高压风险的赌注么?

  换而言之,药企做好转型的准备了么?相信还是有这样的企业,没什么提前预防风险的感觉。

  在年终岁尾照旧租一个高档酒店的大会场,开一场奢华的销售大会,再下一个高增长的销售指标,喝喝大酒发发奖金,就是不提合规转型的事。就算是转型,也永远摆脱不了“开学术会”的三板斧,因为在这些思维固化的企业老板眼里,“学术营销“就是“开学术会”,就是找专家代言,销售队伍还是沉醉在那些过去的指标中,自我陶醉的不要不要的。

  孰不知竞争对手早就开始布局,放线创新药品,节假日组织骨干、外脑开会,就着盒饭加班加点的为明年的营销落地方案出谋划策、头脑风暴。所以,没有技术含量的增长不会持久,江湖自嗨政策红利的浪潮过后,谁是什么模样将被彻底打回原形。

  如果医药人还没有什么感觉的话,那么前不久国家辅助用药目录制定的事情,相信大家还是有一些感觉的。

  在此期间,许多药企上窜下跳,从大老板、副总直到基层业务员,奔波于大大小小的医院、卫生部门,就是希望不要把自己的产品划归至辅助用药目录。此情此景,就像钱钟书笔下的围城一样:城里的人想出去,城外的人想进来。

  近年来,公立医院改革、临床实验自查、医疗反腐、分级诊疗、药品集中采购、一致性评价、最严限抗、两票制等一系列政策的卷起了阵阵风暴:

  许多省市甚至医疗机构陆续出台了辅助用药、监控用药目录,要求进行合理用药;

  2018年2月26日,人社部发布《医疗保险按病种付费病种推荐目录》,包括了130个病种,推行按病种付费已经被明确确定为深化基本医疗保险支付方式改革的重点;

  目前开展的仿制药一致性评价,其影响是从深层次对药品质量疗效提出了全新的、更高更严格的标准,对行业进行全面地规范和清理;

  “两票制”的实施,将实现流通环节中的商业性“集中集聚”,物流环节透明干净。

  而上述政策的堆叠及相互作用,在给医药行业带来冲击的同时,也相对地给了医药从业者一个缓冲的时间与空间。

  如果说,医保局组织的4+7是对药价进行合理的压制的话,那么卫健委组织的辅助用药目录就是对药品进行定向的排挤。一个挤,一个打;一个防,一个压。医保局与卫健委在大方向上可谓目标一致,殊途同归,伴随着去不良库存,医保资金将会好钢用在刀刃上,治疗性用药、循证医学基础扎实的药物将会得到真正眷顾。

  不难看出,再经过两到三年的洗礼,无论是降价还是目录控制,不该用的药品将不用、该少用的药品不会多用的趋势将进一步呈现。触底过后,以创新药物为主和专注于仿制药生产的企业将成为主流,业内相对健康的发展路径将逐渐形成,更加精细化的“临床路径”监管模式将真正到来,药企在市场准入方面竞争也必将更为精细化。

  因此,喊了这么多年的拐点其实一直是“狼来了”。而当2019年这个真正拐点到来的时候,对药企来说,抓紧掉头转型还来得及,该做一致性评价的做一致性评价,该补课的补课,“重市场轻研发”的经营思维要坚决摒弃,真正树立由研发引导市场的新思路。

  最重要的就是,在市场销售环节,抓紧掉头,因为再不合规的话,躲得了初一,可躲不了十五。

  1月8日,广西省卫健委发布《广西壮族自治区卫生健康委员会党组关于自治区党委第六巡视组巡视反馈意见整改情况的通报》。

  2018年6月28日至9月15日,广西自治区党委第六巡视组对卫健委进行巡视,巡视反馈6个方面38个问题清单,问责追责15人,责令1个党支部作出书面检查。广西自治区卫健委党组决定要举全委之力,利用2个月进行集中整改,并且依据整改内容先后建立完善24项制度!

  《通报》显示,行风建设方面,广西自治区进行为期3个月专项整治。并且在这24项制度中,印发《关于印发广西卫生健康行业作风整治专项行动实施方案的通知》,其中明确提出:

  严禁医务人员参与医药产品、器械、保健品等商品推销活动,严禁参加其安排、组织或支付费用的娱乐活动(包括参观旅游、考察等)。

  严禁医务人员参加由药商、医疗设备供应商赞助差旅费的学术活动等,督促指导医疗机构落实“九不准”。

  就在在广西自治区之前,黑龙江卫健委在发布的《黑龙江省医疗卫生机构医药购销领域商业贿赂处理办法(试行)》中也同样规定:医务人员接受医药生产经营企业及其代理人提供的国内外各种名义旅游、考察、娱乐性消费及变相学术会议等行为属于商业行贿。

  相比较黑龙江省的规定,广西自治区的规定更为详细,直接明确所有医药、医疗设备供应商变相赞助学术会议都将被封杀,医务人员严禁参与!

  毫无疑问,作为经典的学术推广模式,“学术会议+旅游(考察)”将会受到严格管控!业内人士普遍认为,随着医药监管政策的不断收紧,未来药品器械营销模式将被彻底颠覆!

  自央视在2016年底曝光药品回扣事件后,个别地方在“封杀”药械代表后再升级,从不准进医院,升级成不准医生参加企业提供的学术研讨会。

  一直以来,业界对药械企业赞助的学术会议,甚至是顺带旅游,是存在一定的争议。有投反对票的,也有支持的。

  但是从2017年开始,上海工商依法查处医药企业商业贿赂行为,“赞助学术会议”也被盯上了。

  另外被盯着了的,还有开业赞助费、赞助旅游、违规支付讲课费以及医疗设备捆绑医用耗材(试剂)销售等行为,贿赂行为可谓五花八门,还都不是直接的“回扣”形式,而可以算是相对隐性的贿赂行为了。

  对于涉及商业贿赂等不正当竞争行为,新版《反不正当竞争法》明确,对商业贿赂将从重处罚:“处十万元以上三百万元以下罚款”,处罚额度比旧版提高了10-15倍。

  对于变相赞助学术会议,未来监控力度和处罚力度肯定会加大,业界同行引以为戒吧。对此有什么看法呢?BOB手机客户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