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OB手机客户端ST和佳2022年年度董事会经营评述

  新闻资讯     |      2023-05-01 03:32

  2021年,国家四部委联合印发《“十四五”优质高效医疗卫生服务体系建设实施方案》、国家卫健委发布《“十四五”国家临床专科能力建设规划》《“千县工程”县医院综合能力提升工作方案》。明确到2025年,基本建成优质高效整合型医疗卫生服务体系。全面推进社区医院和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建设,力争实现每个地市都有三甲医院,人口超过100万的县有达到城市三级医院硬件设施和服务能力的县级医院。提升省级区域医疗中心大型设备配备水平,加强智慧医院建设,加强胸痛、卒中、创伤、呼吸等专病中心和肿瘤综合治疗中心、慢性病管理中心建设等;提出十四五期间,在市(县)级层面,31个省份累计支持至少10000个地市级和县级临床专科能力建设项目。到2025年,全国至少1000家县医院达到三级医院医疗服务能力水平,重点提升肿瘤、感染性疾病等专科疾病防治能力,并依托县医院构建肿瘤防治、微创介入、重症监护等临床服务五大中心。

  国家多部委联合发布《关于印发加快推进康复医疗工作发展意见的通知》,进一步加强康复医疗服务体系建设,加快推动康复医疗服务高质量发展,逐步满足群众多样化、差异化的康复医疗服务需求。

  2022年3月,国务院总理代表国务院向十三届全国人大五次会议作的《2022年国务院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出要提高医疗卫生服务能力,持续推进分级诊疗和优化就医秩序,加快建设国家、省级区域医疗中心,推动优质医疗资源向市县延伸,提升基层防病治病能力,使群众就近得到更好医疗卫生服务。

  2022年4月,国家卫生健康委印发《“千县工程”县医院综合能力提升工作县医院名单》,共有1233家县医院参与“千县工程”项目。“千县工程”明确要求提升县级医疗服务能力,依托县医院构建肿瘤防治、微创介入、重症监护等临床服务五大中心。依托肿瘤防治中心、慢病管理中心,开展肿瘤、慢性病的预防、治疗和康复工作;依托微创介入中心,开展肿瘤、外周血管、神经等领域的介入诊疗。

  国务院发布《“十四五”国民健康规划》,全面提升康复专科能力,建成康复大学,加快培养高素质、专业化的康复人才。

  2022年7月,卫健委等十部门发布《关于进一步推进医养结合发展的指导意见》,通过新建、改扩建、转型发展等方式,加强康复医院、护理院等机构建设,支持医疗资源丰富地区的二级及以下医疗卫生机构转型,开展康复医疗服务。

  2022年8月,国务院发布《关于加强和推动老龄工作进展情况的报告》,再次强调通过扩建、转型发展,加强康复医院和护理院建设,同时支持二级及以下医疗机构转型发展康复。

  根据国家卫健委2021年10月发布的《关于开展康复医疗服务试点工作的通知》要求,目前累计已有12个省市相继发布推动康复医疗发展具体的实施方案,包括鼓励部分医院转型康复,支持综合医院大力发展康复医学科,支持社会力量举办康复中心、设置康复床位数硬指标等,同时各地康复医保覆盖范围不断扩大。

  2022年9月,国家卫生健康委发布《国家卫生健康委办公厅关于开展拟使用财政贴息贷款更新改造医疗设备需求调查工作的通知》,对包含医院医疗设备在内的各领域设备更新改造贷款阶段性财政贴息和加大社会服务业信贷支持,部分省份特别提出,要以县级公立医院为重点,按照填平补齐原则,将贷款资金用于基层医院医疗设备更新换代。

  2022年12月,中国医学装备协会及中国工业气体工业协会联合发布《关于新冠病毒感染救治新形势下医院医用氧供给问题的研判与建议》,向国家卫健委等部委提出相应的解决建议,包括建议新建医用制氧站,形成“液氧+制氧”联供模式。

  受人口老龄化趋势加剧、居民生活压力不断上升、居民健康意识逐渐增强等因素影响,我国医疗需求作为刚性需求将逐步上升。居民消费能力提升、医疗服务消费结构升级、分级诊疗制度的不断推行,推动医疗基层市场放量及整个市场总量持续扩大。

  2023年2月24日,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党组成员、副局长徐景和于在北京表示,近年来,我国医疗装备创新能力持续提升,产业规模加速扩大,产业生态不断优化,供给水平显著提升。据国家药监局南方医药经济研究所分析,2022年我国医疗器械市场规模达到1.3万亿元(人民币),约占全球市场的27.5%。近五年来,年均复合增长率超过12%。

  据相关统计数据显示,2021年中国医疗器械行业生产企业28278家,可生产Ⅲ类产品2004家,占比还不足10%。医疗器械作为健康服务业的基础支撑行业,显示了巨大的发展潜力和空间。

  2023年2月22日,国际管理咨询公司罗兰贝格发布的《中国医疗器械行业发展现状与趋势》报告显示,我国医疗器械市场规模近7年复合增速约17.5%,中国仅次于美国稳居全球第二大医疗器械市场。报告显示2021年我国医疗设备(指单独或者组合使用于人体的仪器、设备、器具、材料等)占比中国医疗器械整体市场规模约60%,整体市场规模超5000亿元。同时指出,从行业发展趋势上看,多重因素将推动中国本土企业技术创新,未来国产替代仍为行业主旋律。政策方面,全国以及各地推出多项政策对本土医疗器械企业进行创新研发提供了大量的政策支持。技术升级上,中国医疗器械企业近年来不断增加研发投入,提升自身技术创新能力。

  伴随各类高新技术在医疗领域的广泛应用,质量安全领域的监管政策将适时配套发布,跨学科下的医疗器械医工转化路径将愈发清晰,我国医疗器械领域发展规模及质量均将迈入高质量发展新阶段。

  公司需遵守《深圳证券交易所上市公司自律监管指引第4号——创业板行业信息披露》中的“医疗器械业务”的披露要求

  公司以医疗设备及耗材的研发、制造、销售为基础,为各级公立医院规划、设计、实施医用智能工程,打造肿瘤中心、康复中心、介入中心等重点临床学科,推动优质医疗资源下沉,全面提升医院的硬件水平和综合医疗服务能力。报告期内,公司继续优化整体业务结构,加大对医疗设备及耗材、医用智能工程、康复产业等业务板块的投入和推广力度,未开展新的医院整体建设业务和融资租赁业务。

  报告期内,公立医院招投标工作延后,采购项目推进缓慢。同时,公司累计诉讼增多及受进入预重整程序影响,公司营业收入较上年同期下降60.31%;受经济增长放缓、医保支付等宏观环境影响,公立医院的回款周期拉长、还款能力趋弱,无法按时、足额回款,导致公司计提信用减值损失较上年同期大幅增长398.57%,公司业绩亏损全额冲回递延所得税资产、固定收益投资者投入款利息增加导致财务费用增加。受上述因素影响,公司2022年净利润较上年大幅下降。

  公司专注肿瘤治疗领域22年,拥有自主研发生产、技术领先,毛利水平高的肿瘤微创综合治疗系列设备,覆盖肿瘤微创消融治疗、肿瘤内放射治疗、肿瘤微创介入热化疗、物理康复绿色治疗及辅助治疗等临床应用领域。公司积极整合行业优质资源,不断优化、完善设备配套体系,在肿瘤专科影像、人工智能诊断、肿瘤专科远程诊疗、肿瘤放射性药品、肿瘤治疗配套耗材等重要领域丰富产品供应,与公司自产设备形成了有效的协同和补充,形成业务闭环。公司在肿瘤微创综合治疗领域中,产品种类较同类设备生产厂家更多,覆盖范围更广。自产六类肿瘤治疗设备中,毫米波治疗仪及介入热化疗灌注系统具有独家专利。公司在综合实力、设备品种及技术参数、市场占有率方面均保有相对优势。

  国家卫健委于2018年开始在全国范围内开展肿瘤多学科诊疗(MDT)试点工作,陆续出台相关政策及配套方案推动肿瘤MDT模式在更多医院的应用。2022年,中国抗癌协会发布我国首部《中国肿瘤整合诊治指南》(《CACA指南》),强调运用整体观念和整合思维来提升MDT的质量与成效,从MDT向整合医学(HIM)转变;推广以“防-筛-诊-治-康”做肿瘤病种的全程管理;强调通过注重整合理念,组建多学科整合诊治团队,制定个体化整合诊治方案,最终实现最优化整合诊治效果。

  公司自2002年推广肿瘤多学科综合治疗(MDT)模式,遵循“以患者为中心”的治疗理念,协助医院搭建肿瘤MDT多学科协作组,是国内肿瘤MDT模式实践先行者和推广者。同时,公司一直遵循整合医学(HIM)的整体观念和整合思维,从患者癌种早筛、诊治、康复等方面积极整合行业优质资源,不断帮助医院完善肿瘤整合治疗技术手段。公司在肿瘤治疗领域积累了丰富的医疗资源,对肿瘤治疗的新技术、新方案有灵敏的市场嗅觉和强劲的整合能力,可协助客户医院建设、发展规范化的肿瘤中心,提供包括理念整合、设备配置、科室建设、人才培养及临床支持等全方面服务,已累计为超过1000家医院发展肿瘤中心,并提供相关产品和服务。

  报告期内,公司自主研发的一次性使用射频消融针(6个型号)通过国家药监局审批,并取得注册证。亚低温治疗仪已取得延续注册证书;中频静电治疗仪《YY0649-2016电位治疗设备》已完成强标导入变更注册工作,并取得医疗器械变更注册证;亚低温导尿管小型化测温二极管的研发及市场试用验证工作已完成,并配合导尿管厂家完成注册工作;热射病降温毯(便携式亚低温)项目已完成样机研发,并通过深圳中检南方全项测试;启动全新高端型号体外高频热疗机的试制工作。

  截止本报告披露之日,公司已完成毫米波治疗仪II类注册项目样机和相关注册资料的准备工作,并送检相关机构;肿瘤及常规产品完成部分注册样机的准备及注册资料的编写的新标导入变更注册工作;已完成全新高端型号体外高频热疗机外观需求文件,正在进行外观设计。2023年,公司将同步开展下一代体外高频热疗机的技术预研与关键技术验证。

  近年来,国家高度重视康复医学的发展,密集发文推动康复专科医院、转型发展的康复医院、综合医院康复科室的建设。公司积极响应国家政策要求,发挥自身学科建设运营优势,完善康复医学科整体规划,夯实千万级康复项目的承接能力。公司持续帮助医院搭建具有竞争力和特色优势的康复中心,不断挖掘康复科室发展深度,加强对老客户的二次开发及服务,不断深化康复学科运营运营标准手册SOP。报告期内,公司帮助平阴县人民医院搭建康复中心,承接南雄市中医院康复中心二期建设,帮助杭州临平区中西医结合医院等客户的康复学科快速发展;

  公司持续开拓中华县域康复联盟(CRC)的会员医院和专家资源;承办2022深圳国际康复论坛,与国内外康复专家、学者、医院共同探讨康复医学前沿技术与管理经验;不断挖掘康复科室发展深度,完成脊柱侧弯等特色亚专科建设方案,帮助医院康复科室从粗放型向专科精细化发展。

  公司投资建设的南通和佳康复医院,全套引进美国的康复治疗理念、临床评估、治疗与管理体系,以服务中高端神经、骨伤康复病人为特色,医保结合自主收费方式经营。南通和佳康复医院的运营经验有力提升了公司在康复临床治疗规范及治疗路径、科室运营管理与品牌建设领域的能力,依托国内外顶级的康复专家团队、公司成熟的销售网络和运营服务体系,和佳在康复设备销售的基础上,形成了具有行业内独特竞争优势的康复学科建设整体解决方案,可以帮助公立医院建设以“早康介入、主动参与、智能康复、重返社会”为核心特色的康复中心。

  我国医院主要采用钢瓶氧、液态氧和医用分子筛中心制氧系统三种供氧方式,医用分子筛中心制氧系统以其安全性、便捷性、运行稳定性和更低的成本优势,在2020年后,成为更多中、大型医院的首选用氧方式。在医用气体领域,公司具备较强的研发和生产能力,拥有多项专利技术,是全国首家可为客户提供露点保证装置、氧气在线监测、压缩空气水份监测装置、远程监控系统、氧气纯度保证系统的企业。公司凭借产品多样化、服务一体化、技术领先性等优势,市场占有率高,累计为超600家客户提供医用气体产品及服务,其中制氧系统客户超500家,安装机组近千套,三级医院占比近50%。其中,约320家客户使用期超过5年,约180家客户使用期超过8年,已陆续达到需要更换新机组和增加机组的时间。

  报告期内,公司已完成制氧系统及一体化医用制氧机的注册变更、医用模块化制氧机及空压机节能模块样机研发、高效制氧机的技术验证工作,并启动报警器产品系列化研发工作。截止本报告披露之日,公司正在进行制氧系统及一体化医用制氧机的延续注册工作,各项研发项目的开展,有利于实现产品类型多样化,公司预计将于2023年完成在研产品的注册并逐步推出市场进行销售。

  医用智能工程包括医用气体工程及医用洁净工程。医用气体工程可为客户提供氧源建设、供气管道、终端设备带及医用智能传呼系统等一体化设计及建设施工服务;医用洁净工程包含数字化手术室、智能化ICU、负压病房、消毒供应室、产房、实验室等洁净科室,以及医院物流系统、污水处理系统、智能机器人消毒、垃圾被服处理系统等辅助工程的一体化设计及建设施工。医用洁净工程对施工的洁净BOB手机客户端度、细菌浓度、温湿度等环境参数以及工程部件的材料、规格等都有严格的技术标准,对设计、施工、安装、运维服务等方面提出较高的技术要求,行业准入门槛较高。

  公司在医用智能工程领域资质齐全、销售渠道完善、研发能力强、客户资源协同效益明显。报告期内,多项医用气体工程及承接的亚洲最大呼吸中心——国家呼吸医学中心增补工程项目、广东省人民医院平洲医学科学院新建楼装修项目、中山大学附属第三医院岭南医院二期医疗专项工程等项目正按计划有序推进。公司因以上具有较强社会影响力的医用智能工程项目的陆续交付,进一步提升了在此细分领域的行业知名度,增强了公司竞争优势。

  公司坚持以自主研发为主,与国内科研院所、医疗机构合作,联合研发为辅,为公司产品的可持续发展奠定良好的基础。

  (1)医疗设备及耗材板块:公司自产设备大多属于由核心软件系统控制的自动化精密电子设备,其生产制造过程基本可以划分为产品设计、核心控制软件(含模型算法)开发、核心部件制造、机电系统集成安装、老化检测这五个主要步骤。所有产品在研发、生产、检验等各环节均严格按照国家及行业各项要求操作,并形成各环节记录文档,为产品质量追溯提供有效依据。

  (2)医用智能工程板块:生产制造基本流程为项目系统规划及方案设计、项目投标、合同谈判及签订、施工组织设计、核心产品生产及现场施工、系统调试、工程验收、系统运维。

  公司实施以集中订购为主,分散、零星采购为辅的采购模式。集中采购是指公司与主要供应商签订合同期为1年的框架性协议,协议约定采购原材料的品种、价格确定方式、交货期、结算付款期等条款,但不确定采购数量。公司根据实际需求向供应商下订购单,按期根据实际采购量结算。公司的原材料采购主要流程包括采购计划的制定、供应商的选择、采购价格控制、采购实施、采购材料质量控制五个环节。

  (1)医疗设备及耗材板块:公司的肿瘤微创治疗设备、常规诊疗设备、配件及耗材等医疗器械类产品的销售采用自有销售团队直销或通过渠道商经销的销售模式。公司根据客户的需求和定制化要求的不同分为公司自产产品销售和代理产品销售两种情况,产品销售定价主要根据市场情况确定。

  (2)医用智能工程板块:医用智能工程的客户主要为各级医疗卫生机构、医疗卫生主管部门和医用工程总承包公司等。公司主要通过招投标方式承接项目,少数项目通过与客户直接进行商务谈判获取业务。

  从需求端来看,受人口老龄化趋势加剧、居民生活压力不断上升、健康意识不断增强等因素影响,我国医疗需求作为刚性需求将逐步上升。居民消费能力的提升、医疗服务消费结构的升级,分级诊疗制度(将医疗服务下沉至基层)的不断推行,推动着基层医疗市场放量及整个市场总量的持续扩大。据国家药监局南方医药经济研究所分析,2022年我国医疗器械市场规模达到1.3万亿元(人民币),约占全球市场的27.5%。近五年来,年均复合增长率超过12%。2023年2月22日,国际管理咨询公司罗兰贝格发布的《中国医疗器械行业发展现状与趋势》报告显示,我国医疗器械市场规模近7年复合增速约17.5%,中国仅次于美国稳居全球第二大医疗器械市场。在2020年后,国内医疗器械市场规模增速远高于全球医疗器械市场增速,同时也显著高于国内药品市场规模增速。但国内医疗器械市场规模占医药总市场规模的比例相较全球平均水平尚存在较大差距,医疗器械市场发展空间巨大。

  根据赫捷院士2022年2月在JNCC(国家癌症中心主办)发表的《Cancer Incidence and Mortality in China, 2016》显示:我国每年新发恶性肿瘤病例约为406.4万例,但世标发病率为186.46/10万人,我国每年因癌症死亡人数为241.4万例,而世标死亡率为105.19/10万人,我国整体癌症粗发病率及粗死亡率仍持续上升,粗死亡率也呈现上升趋势,癌症实际负担沉重。

  根据《柳叶刀》2020年12月发布的全球疾病负担报告显示,中国是全球康复需求最大的国家,2019年康复需求总人数达到4.6亿人。随着国内老龄化进程加快,以及老百姓康复观念的提升,康复需求人数仍在快速增加。

  报告期内,国务院发布《“十四五”国民健康规划》及《关于加强和推动老龄工作进展情况的报告》、国务院总理代表国务院向十三届全国人大五次会议作的《2022年国务院政府工作报告》、国家卫生健康委印发《“千县工程”县医院综合能力提升工作县医院名单》及《关于开展康复医疗服务试点工作的通知》、国家卫生健康委等十部门发布《关于进一步推进医养结合发展的指导意见》等政策,对肿瘤、康复学科建设及发展均提出了明确任务和建设标准。国家卫生健康委发布《国家卫生健康委办公厅关于开展拟使用财政贴息贷款更新改造医疗设备需求调查工作的通知》,对包含医院医疗设备在内的各领域设备更新改造贷款阶段性财政贴息和加大社会服务业信贷支持,促生了大量医疗设备采购需求。部分省份特别提出以县级公立医院为重点,按填平补齐原则,将贷款资金用于基层医院医疗设备更新换代。

  随着国内医疗器械产业的发展逐步受到重视、政府的大力扶持,我国在医疗设备领域的自主研发水平取得了长足发展,不断缩小与国外企业的技术差距。公司自主研发的肿瘤微创综合治疗设备和配套耗材、医用制氧主机等产品,其技术参数已逐步超越并领先于国外同类产品。在《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采购法》以及2021年国家税务总局发布的《研发机构采购国产设备增值税退税管理办法》,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发布的《关于进一步深化改革促进检验检测行业做优做强的指导意见》等多个有利政策背景下,公司自主创新的产品将响应国家进口设备替代的政策要求,逐步替代过去由国外企业垄断的高端设备领域。凭借本土化的销售和服务网络,公司产品在成本和市场上的优势也会进一步凸显,进口替代的规模和速度也将不断提升。肿瘤治疗、康复治疗两大领域,由于其庞大的患者基数、患者治疗观念的普及,以及多项国家政策助力,为各级公立医院采购医疗设备和配套耗材,规范化建设和发展肿瘤中心、康复中心强化了政策依据和要求,将成为公司医疗设备及耗材板块业绩增长的驱动因素。

  3、国家加大对医院建设的投入力度,带动公司医用制氧设备销售及医用智能工程业务发展。

  国内基础医疗服务供给不足,包括医疗资源挤兑、重症监护病房(ICU)数量不足、医院消毒感控控制不到位、医院用氧告急等。报告期内,国务院联防联控机制综合组发布《关于进一步优化落实新冠肺炎疫情防控措施的通知》《关于印发做好医疗资源准备工作方案的通知》,要求各级医院做好医疗资源储备工作,特别是ICU升级改造工作,如三级医院综合ICU要达到床位总数的4%等要求;中国气体协会发布《关于新冠病毒感染救治新形势下医院医用氧供给问题的研判与建议》,对医疗机构医用氧保供问题进行分析研判,并提出“有条件的医院或者新建医院按液氧站+制氧站规划设计”等建议。

  因环境卫生、病毒繁衍等因素,未来重大传染类疾病的爆发仍然存在很多不确定性,国家加大对医院建设投入,完善预防机制,做好医疗资源储备,尽快补足医疗体系短板,是提升未来公共卫生事件应对能力的重要举措。

  从各省市已经公布的涉及医疗设施建设的基建投资计划来看,在未来5-10年医院建设产业链(医疗设备、医用智能工程)将迎来快速发展。

  医疗器械行业是一个多学科交叉、知识密集、资金密集型的高技术产业,进入门槛较高,另外随着国家对医疗器械行业监管的不断加强,医疗器械行业准入和产品标准要求日趋严格,医疗器械行业竞争进一步加剧,行业整合将逐步深入推进,一些技术创新能力强、生产规模大的企业将获得更高的市场份额和利润水平,市场集中度将大幅提升。公司主营业务所涉细分领域的行业发展如下:

  肿瘤治疗领域发展阶段:据统计,我国目前恶性肿瘤疾病高发,但国内肿瘤服务的供需却处于错配状态(相关医疗资源集中于一线城市,患者集中于基层县域,且基层医院的肿瘤专科设备缺口较大)。2022年底,管控政策的转变使医院诊疗工作逐步回归正轨,同时国家较往年更重视医疗基建,接连推出多项医疗新基建政策,各级医院、特别是基层医院的肿瘤设备采购需求得到释放和扶持,肿瘤设备制造行业发展将得以快速发展;2022年,由中国抗癌协会制定的“中国肿瘤整合诊治模式”在全国推行,强调各学科与技术综合应用。国内现有肿瘤设备生产企业大部分局限于某单一技术领域,未形成系列设备和综合的解决方案,且缺少学科运营的实力与经验,基本以自产设备销售为主,不具备肿瘤专科建设或提升能力,医院对肿瘤学科建设的服务需求处于供不应求的状态。未来拥有专业成熟肿瘤学科建设整体解决方案及建设经验的服务商将进一步占据市场份额。

  康复医疗发展阶段:经过多年发展,我国已初步建立了以三级综合医院康复学科为引领、二级康复专科医院为核心、社区卫生服务机构为基础的三级康复医疗体系。但目前仍存在大部分医院的康复学科仍以传统康复理念及治疗技术为主,缺乏现代康复学科建设理念及经验、康复诊疗人才短缺、发达地区与基层地区发展不平衡等痛点问题。另,国内现有康复设备生产企业众多,但大部分局限设备生产及销售,不具备帮助医院规划和建设康复专科的能力,而这恰是医院迫切需要的。未来可提供康复学科建设整体解决方案及运营支持、康复设备优选服务的企业将获得更多的市场认可。

  医用智能工程发展阶段:我国多年推行“分级诊疗”政策,发布多项“医疗新基建”政策,强调要加大公立医疗卫生机构建设力度。目前我国大部分医院基础设施(设备和病房)已陆续达到使用寿命,医院扩充及发展受限,从医院供氧安全、院内感染严重性、综合服务能力提升需求等方面考虑,医院建设势在必行。未来5-10年我国将处于医院新建、改扩建旺盛期,医用专业工程属于医院建设刚需,市场空间巨大。医院建设工程相比普通建筑工程,更具医疗专业性和复杂性。随着智慧医院高质量发展要求的提出,医用智能工程行业壁垒逐渐增高,竞争更趋激烈,经过市场整合,未来具备大型医用工程建设经验,且综合实力强的专业类企业将占据市场优势。

  医疗设备、医用智能工程及医疗服务行业与人们的生命健康密切相关,市场刚需主要由居民的健康意识和健康状态决定,不具有明显的周期性特征。

  公司在肿瘤微创治疗领域,是国内肿瘤多学科综合治疗(MDT)模式和整合医学(HIM)推广和实践的先行者,拥有系列自主研发生产的肿瘤微创综合治疗设备,覆盖肿瘤微创介入治疗、肿瘤康复绿色治疗及辅助治疗等临床应用领域。公司拥有全套可满足序贯微创治疗设备,是国内率先开展这一项业务的上市公司。在医用智能工程领域,公司凭借产品多样化、服务一体化、技术领先性等优势,成为医用气体领域的领军企业。医用分子筛中心制氧系统在三甲和二甲医院的占有率居行业领先,医用气体项目客户数量及市场占有率远超行业内其他同类企业;公司医用洁净工程施工项目的数量处于行业前列。随着公司承接的国家呼吸医学中心、南方医科大学南方医院等众多规模大、要求高,且具有较强社会影响力的医用洁净工程项目陆续完工并交付,公司在此细分领域的竞争优势及行业知名度得到进一步提升。

  公司自2000年起倡导和推广肿瘤MDT多学科综合治疗模式,是国内最早推广和实践肿瘤MDT诊疗模式的企业;且早已在肿瘤诊疗技术资源整合上以肿瘤患者全流程治疗为基础布局,与2022年发布的《中国肿瘤整合诊治指南》推广理念高度一致。公司在医院肿瘤&介入学科建设整体建设领域,特别是基层县级医院肿瘤中心和介入中心的建设位列市场领先地位,截止目前已累计为1000多家医院的肿瘤中心发展提供了相关产品及学科建设服务。公司拥有体系完善的肿瘤学科建设方案,可为客户医院提供包括理念整合、设备配置、科室建设、人才培养及临床支持等全方面的学科建设服务;公司进修培训合作的三甲医院达30余家,覆盖全国各省,可为客户医院的医护人员提供进修培训服务;公司搭建了完善的内、外专家支持体系,自2006年成立的“和佳肿瘤专家俱乐部”,吸引了化疗、外科手术、热疗、放疗、介入治疗、靶向治疗、生物治疗、细胞治疗等领域的国内知名专家,不仅可以实现专家定点入驻客户医院,帮助客户培养技术人才,建立和优化人才梯队,优化科室管理等,还能够帮助客户建立专家工作室、学术推广、手术支持等,提升客户医院在当地的品牌优势;公司还可在医院肿瘤学科建设全过程中提供完善的顾问服务,涵盖肿瘤科室组织架构、院内宣传、科室管理、病源整合等各个方面。

  公司是肿瘤诊疗同质化的先行者,2021年开始,公司布局全国城乡肿瘤诊疗同质化战略路线G智慧医疗网络,在基层医院与省级乃至国家级医疗中心间搭建上下级医院智慧医疗体系,充分发挥国内头部医疗中心的引领作用。

  公司自2005年进入医用智能工程领域,至今已有17年行业经验,具备双一级施工资质、专业且具有规模的设计团队、完善的销售渠道、丰富的客户资源。医用气体工程在二、三甲医院的市场占有率居行业领先,为超600家客户提供医用气体整体解决方案,是该细分领域的领军企业。公司自研自产的医用分子筛制氧系统相关设备质量过硬,约320家客户使用期超过5年,180家客户使用期超过8年,目前安装的最大机组客户为吉林大学第一医院,拥有12套分子筛制氧机组,单位每小时最大产氧量达475立方米,可供应5000床医院患者同时用氧。同时,公司可为客户提供集专业设备、设计施工、售后服务为一体化的医用洁净工程及配套设备整体解决方案。公司采用先进绿色环保的模块化搭建施工工艺、选用新型高性比材料和人性化设计方案,集成国内外先进设备,通过智能信息化系统管理,帮助医院实现数字化、智能化、高效节能、感控管理的现代化医院管理基础设施建设。随着承接的国家呼吸医学中心、南方医科大学南方医院等一批规模大、要求高、且具有较强社会影响力的医用洁净工程项目的陆续完工并交付,公司在此细分领域的行业知名度及竞争优势必将再次提升。

  公司拥有一支高素质研发团队,由医学专家和工程师组成,在肿瘤治疗技术、医学影像、电磁定位、自动化控制、空气分离技术、应用软件开发等方面有较为深入的研究。

  公司稳步推进肿瘤微创介入治疗、医用制氧、康复及常规诊疗等医疗设备及配套耗材的研发和技术升级,拥有知识产权共239项。报告期内,公司共13项技术获得国家专利证书,另有2项技术取得专利受理通知书。

  直销渠道的建设是公司发展的重要方针。公司通过与用户之间技术、服务、信息方面的高频率的沟通与交流,增强用户对公司产品、技术服务的粘性。公司在全国范围内设立了23个办事处及7个合伙公司,拥有一支强大的销售团队,建立了遍布全国的营销网络。公司持续通过对营销、售后人员进行技术、产品和服务能力的培训,增强销售团队整体专业素质,使公司的营销网络和营销队伍在同行业中具有竞争优势。此外,公司一直以“客户关系深度覆盖”为目标,投入大量资源在全国建立“灯塔医院”的示范工程,以事实案例和近距离技术服务的模式推广肿瘤微创治疗方案、医用分子筛制氧设备及其他产品,通过提供完善的售前、售中、售后的全方位立体服务,提升客户忠诚度。

  公司的制造系统运用ERP系统、单元生产模式/柔性生产模式等管理手段,保证产品品质,满足不同客户的个性化需求。在产品制造、检验环节严格执行各产品技术要求以及GB9706、YY0505、GB/T14710等强制标准及国家标准。同时,按照国家医疗器械检测中心标准购置了先进的检测设备,建立并实施了一整套高于国家医疗器械质量标准的企业内控标准,强化了产品质量。

  综上所述,公司拥有良好的业务基础以及业务模式上的竞争优势。短中期内,通过不断提升各主营业务板块的核心竞争力,进一步扩大市场份额;长期来看,随着康复、医疗设备配套耗材等业务快速增长,将为公司带来更加持续稳定的利润贡献。

  截至2022年12月31日,公司及子公司拥有发明专利16项、实用新型专利58项、外观设计专利24项,并有11项专利取得专利受理通知书。

  2022年1月14日,公司召开第五届董事会第三十六次会议,会议审议通过了《关于选举第五届董事会非独立董事的议案》、《关于选举第五届董事会独立董事的议案》,提名于智超先生、伏淘先生、咸凯仁先生、刘洋女士四人为公司非独立董事,提名王晓燕女士、于文博女士、马青松女士三人为公司独立董事。以上提案于2022年2月7日召开的2022年第一次临时股东大会审议通过并当选。此次董事的更迭是因为公司签署控制权转让协议,为了进一步优化公司治理结构、整合优势资源。

  2022年2月17日,董事会收到公司高级管理员罗玉平先生的书面辞职函,因个人原因,罗玉平先生辞去公司副总裁职务,辞职后并不在担任公司其他职务。

  2022年3月10日,董事会收到公司财务总监兼财务负责人何雄涛先生递交的书面辞职报告,何雄涛先生因个人原因辞去所担任的公司财务总监兼财务负责人职务,辞职后仍在公司任职。经董事长郝镇熙先生提名,并于同日召开的第五届第三十八次会议审议后,聘用王红女士为公司财务总监兼财务负责人,负责公司财务工作。并成立新的董事会战略委员会、董事会审计委员会、董事会提名与薪酬委员会。

  2022年9月21日,董事会收到董事伏淘先生递交的书面辞职报告,伏淘先生因个人原因辞去公司董事职务。

  为更好地推动公司预重整工作,维护中小股东权益,提升公司经营决策效率,2022年12月13日,公司控股股东郝镇熙先生、蔡孟珂女士与北京星之福签订了《关于解除〈控制权转让协议〉〈表决权委托书〉〈控制权转让协议之补充协议〉之协议》。解除郝镇熙先生、蔡孟珂女士与北京星之福于2021年12月31日签订的《控制权转让协议》《表决权委托书》及2022年1月11日签订的《控制权转让协议之补充协议》。《解除协议》生效后,公司控股股东由北京星之福变更为郝镇熙先生、蔡孟珂女士。实际控制人由肖夏梦女士变更为郝镇熙先生、蔡孟珂女士。

  2022年12月14日,鉴于公司第五届董事会、监事会任期届满,公司召开第五届董事会第四十五次会议、第五届监事会第三十六次会议,审议通过了《关于公司董事会换届选举暨第六届董事会非独立董事候选人提名的议案》、《关于公司董事会换届选举暨第六届董事会独立董事候选人提名的议案》《关于公司监事会换届选举暨第六届监事会非职工代表监事候选人提名的议案》,提名董进生先生、黄金华先生、黄卓树先生、郝峻卓先生、董辉先生、郝峻艺先生为公司非独立董事,提名毛义强先生、范晓亮先生、先生三人为公司独立董事,提名叶荣清先生、郭俊杰先生为公司非职工代表监事监事。以上提案于2022年12月30日召开的2022年第二次临时股东大会审议通过并当选。

  报告期内,公司未发生因设备或技术升级换代、核心技术人员辞职、特许经营权丧失、重要无形资产发生不利变化等导致公司核心竞争能力受到严重影响的情况。四、公司未来发展的展望

  医疗器械行业是一个多学科交叉、知识与资本密集型的高技术产业,其产品制造技术涉及医药、机械、电子、材料等多个技术交叉领域,其核心技术涵盖医用高分子材料、血液学、生命科学、检验医学等多个学科。医疗器械行业是医疗卫生体系建设的重要基础,具有高度的战略性、带动性和成长性,其战略地位受到了世界各国的普遍重视,已成为一个国家科技进步和国民经济现代化水平的重要标志。医疗器械作为健康服务业的基础支撑行业,具有巨大的发展潜力和空间。

  报告期内,公司依据年度经营规划,持续聚焦主营业务发展,优化整体业务结构,同时公司持续加大应收账款催收力度,加快业务回款,稳定业务团队。

  公司将聚焦主营业务所涉细分领域的重点产品,以肿瘤微创治疗设备及高值耗材、大型医用制氧主机等医疗设备的研发、制造、销售为基础,依托现有技术和外部资源,坚持以客户需求为导向,强化临床医学和工程学的基础研究,为各级公立医院规划、设计、实施医用智能工程,打造肿瘤中心、介入中心、康复中心等重点学科,实现“医疗设备+高值耗材+医疗服务”产业延伸,持续提升产业竞争力,扩大产业规模。

  2023年,公司将积极推进预重整及重整相关工作,化解公司债务危机,提高公司持续经营能力,保护全体股东及债权人利益。

  2023年,公司将继续贯彻“以现金流为首,以利润为核心”的经营策略,推进“轻资产”运营模式,战略聚焦主营业务的发展,加强内部管理和市场开拓,稳步降低财务费用和资产负债率,提升公司盈利能力。公司继续发挥行业领头羊作用,积极推进基层医疗机构肿瘤及康复学科建设,协助其完善治疗技术及配套设备,提升基层医疗机构服务能力;进军核医学科建设领域,完善肿瘤治疗临床综合应用解决方案;将继续加大自产医疗设备的研发力度,稳固和提升行业地位及产品竞争力;丰富目标客户群体,整合优质资源,持续扩大市场影响力,促进收入利润稳步增长。

  公司将围绕公司战略发展方向及行业与市场动态,聚焦技术与产品创新,积极加强产学研合作,切实推进研发机制创新,提高公司研发技术的创新力与竞争力。公司将进一步优化产品布局,加大对医疗设备及配套耗材的研发投入,稳步推进自产医疗设备及耗材的升级换代,通过产品、技术、方案、服务、商业模式的组合和创新,为公司持续保持领先的竞争实力奠定基础。

  公司将持续完善重大项目管理及客户信用评级制度,对应收账款情况进行持续监督及定期梳理,严格把控应收款的回款率,并将应收款回收情况纳入各事业部经营团队考核体系,提高应收款的回收率。同时,公司将对业务结构进行优化,择优审慎承接项目,鼓励发展现金流好、回款快的业务,并积极跟进现有项目的施工、验收及回款进度,严格控制应收账款规模,加强回款跟进和应收账款管理。

  公司将继续加强营销体系建设,推进组织再造和优化,推进营销体系改革。通过相关激励机制,激发员工创新意识和工作效能,提升营销效益,在巩固现有销售市场的同时,加大新市场的开拓力度,确保公司主营优势产品销售稳步增长。

  公司还将持续优化组织管理和执行能力,建立科学的人才保障机制,激发公司员工的积极性与创造性,增强公司内在驱动力,实现公司可持续健康发展。

  随着医疗体制改革的不断推进,国家对医疗行业监管和医疗器械质量风险控制也在不断加强,行业监管对公司医疗器械产品全面质量管理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医药及部分医疗高值耗材带量采购也会间接影响医疗设备领域采购价格及实施周期,从而影响公司产品毛利率。公司将积极顺应国家政策和监管要求,按照公司质量控制体系规范运行,加强生产全过程质量控制和管理,不断提升医院整体建设项目的运营管理水平,确保公司经营适应政策变化,防范政策性风险。

  随着医药卫生体制改革的不断推进,招标降价、国家医保控费、两票制等一系列政策出台,对公司持续提升市场竞争力提出新的挑战。另外外资企业在国内医疗器械中高端市场占据着绝对优势的同时,为巩固和扩张其在中国医疗器械市场的份额,正积极通过与中国企业合作、本地化研发等手段向中低端市场渗透,这些因素都会导致医疗器械市场竞争加剧,使公司面临市场竞争加剧风险。为应对日趋激烈的市场竞争,公司将持续不断加大投入,健全研发体系,通过自主研发和外延式并购相结合的方式,持续开发具有技术优势、适应市场需求的新产品,巩固销售渠道优势,不断提高公司市场竞争能力。

  医疗健康产业属于技术主导型行业,具有技术进步快、新产品研发投入大、认证注册周期长,产品更新换代快的特点,因此需要公司准确预测市场需求和技术发展趋势,前瞻性布局新产品的研发方向,才能保证企业持续发展以及核心竞争力提升。由于医疗行业新产品研发难度大,研发必须投入大量的人员和资金,公司受研发条件等因素的限制,存在研发失败的风险。这种风险可能导致公司不能按照计划开发出新产品,或者开发出来的新产品在技术、性能、成本等方面不具备竞争优势,进而影响到公司在行业内的竞争地位。公司将强化前瞻性研发战略布局,坚持内生性和外延式的发展模式,不断加大对新产品、新技术的研发和并购投入,坚持外部引进高层次研发人才和内部核心技术人员的培养激励相结合的方式,加强研发团队建设和产品技术的升级换代,实现产品研发的可持续发展。

  公司自2013年起开展的融资租赁业务和医院整体建设业务均为“重资产”业务,需先投入较大规模的资金,在较长的回收周期内(一般为5-12年)收回投资,公司因此加大了对外融资规模。自2017年去杠杆以来,民营企业融资难、融资贵现象非常突出,2020年至今,各地政府的财政压力逐渐增大,医院客户的结算能力受到医保支付环境的不利影响,应收款项回款缓慢,出现较大面积的逾期。资金错配和应收款项回收缓慢导致公司现金流紧缺,面临偿债压力和流动性风险。公司已停止重资产项目的投入、督促原控股股东尽快偿还占用公司的资金、积极催收应收款项。

  立讯精密上半年盈利最高预增20% iPhone、MR、汽车业务多线并进

  武汉携手腾讯互娱探索游戏IP与城市文化联动,游戏科技为产业数字化创新筑“底座”

  广东假期首日重回“顶流”:超220万人次涌入重点景区,亿元消费券引燃消费市场

  武汉携手腾讯互娱探索游戏IP与城市文化联动,游戏科技为产业数字化创新筑“底座”

  广东假期首日重回“顶流”:超220万人次涌入重点景区,亿元消费券引燃消费市场

  已有3家主力机构披露2022-06-30报告期持股数据,持仓量总计988.47万股,占流通A股1.51%

  近期的平均成本为1.16元。今日该股跌停,资金流入量较多,且换手较为活跃,或有筹码正在建仓。该公司运营状况尚可,暂时未获得多数机构的显著认同,后续可继续关注。

  股东人数变化:一季报显示,公司股东人数比上期(2022-12-31)减少2948户,幅度-8.71%

  投资者关系关于同花顺软件下载法律声明运营许可联系我们友情链接招聘英才用户体验计划

  不良信息举报电话举报邮箱: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B2-2009023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