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OB手机客户端翔宇医疗2022年年度董事会经营评述

  新闻资讯     |      2023-04-28 18:38

  报告期内,面对多重超预期因素的冲击,公司在董事会的指导下积极应对,依据年初制定的经营计划,坚持技术创新,加速新品研发和现有产品改良,同时不断加强市场开拓和营销体系建设,持续提升公司品牌形象和核心竞争力。

  报告期内,公司实现营业收入48,852.94万元,同比减少6.68%;实现归属于母公司所有者的净利润12,547.01万元,同比减少37.85%;实现归属于母公司所有者的扣除非经常性损益的净利润7,778.72万元,同比下降48.76%。报告期末,公司总资产236,807.85万元,同比增长8.50%;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资产192,759.25万元,同比减少0.39%。

  报告期内,多重超预期因素造成公司营销活动及物流运输受到不同程度影响,整体收入情况未及预期。公司始终重视新产品研发和现有产品改良、营销体系的建设,持续贯彻引进人才策略,不断扩充研发、营销团队。报告期内,研发费用为9,240.91万元,同比增长34.70%,占全年营业收入的18.92%,相比上年同期上升5.81个百分点;销售费用为14,055.10万元,同比增长28.83%,占全年营业收入的28.77%,相比上年同期上升7.93个百分点。研发费用、销售费用等费用的增长,导致利润及相关财务指标下降。

  2022年,翔宇医疗技术中心被国家发改委等部门认定为“国家企业技术中心”,公司牵头组建的河南省智能康复设备创新中心被认定为河南省制造业创新中心,组建的河南省智慧康养设备产业研究院成为河南省康复行业内唯一一家行业共建协调创新平台。公司主导建设的“康复医疗设备工业互联网云平台”通过河南省专家团考核验收,被河南省工信厅、河南省财政厅正式认定为河南省工业互联网平台,公司获批设立博士后科研工作站。

  公司高度重视科技人才的培养和引进工作,为技术创新提供强有力人才支撑。公司在总部、郑州、天津、南京研发中心规模继续扩大的基础上,开展成都、深圳等研发中心的建设,引进各地高端康复技术人才,保持公司在康复行业中处于技术领先地位。报告期末,公司研发人员总数达到434人,占员工总数的25.48%,研发人员数量持续提升。研发人员专业背景覆盖临床医学、康复医学、电子技术、计算机技术、信号处理技术、精密机械等多种类学科,能够满足多个细分领域的核心技术研发需求。

  公司高度重视研发工作,研发投入力度呈稳步增长态势。公司2022年全年研发投入9,240.91万元,同比增长34.70%,占全年营业收入的18.92%。公司不断增强核心技术积累,加大产品研发,持续增加研发费用投入,整体研发实力得到进一步提升。

  公司秉承科技创新驱动理念,高度重视知识产权的积累和储备。报告期内,公司专利等核心技术不断突破,累计获得专利1251项;公司提交专利申请402项,其中发明专利81项,获批授权专利329项,其中发明专利7项。公司新增医疗器械注册证/备案凭证61项,累计获得241项医疗器械注册证/备案凭证,极大地丰富了公司产品系列。持续专利技术的突破、新产品注册证的获取,为公司后续发展储备力量,提高公司的综合竞争力。

  报告期内,公司联合高校、科研院所等共建多个科研平台,为加快高校科技成果的转化和联合创新奠定了坚实的基石。通过产学研合作,公司及子公司多次参与国家及省级重点研发计划,其中国家重点研发计划6项,包括2022年度科技部“主动健康和人口老龄化科技应对”重点研发计划中的“失能老人智能照护机器人系统关键技术及产品研发”项目;省级重大科技专项2项,2022年公司牵头申报的“医用智能康复诊疗设备和生物高分子材料研发及产业化”项目获河南省重大科技专项立项。

  2022年,公司获批成为中国康复医学会康复医疗设备技术与应用培训基地,公司将充分发挥技术、设备与应用优势,不断创新康复医学培训模式,为培养康复医学及设备应用人才提供保障。凭借在产学研合作创新、科技研发与转化等方面的表现,公司成功入选中国产学研合作促进会“2022年中国产学研合作创新示范企业”名录。

  公司获评工信部主导认定的2022年“国家技术创新示范企业”,负责运营的康复设备产业园被工信部、民政部、国家卫健委认定为首批“国家智慧健康养老示范园区”。2022年,公司平衡评估训练系统、四肢联动康复系统、认知障碍康复评估训练系统三类产品入选第八批优秀国产医疗设备产品目录。公司作为牵头单位,与中国人民联勤保障部队第九八九医院、北京石油化工学院共同申报的项目“运动伤病康复诊疗关键设备的理论及技术创新”,荣获2022年度中国康复医学会科学技术奖一等奖,这也是公司连续三年荣获该奖项一等奖。

  报告期内,公司“平衡功能评估及训练关键技术研究及产业化应用”项目获得中国科技产业促进会科技产业化奖一等奖,“脑卒中手与上肢功能康复系列创新技术研发、转化及全周期推广应用”项目获得中国产学研合作促进会产学研合作创新成果二等奖。

  公司主要客户为医疗机构,多重相关因素对公司营业收入造成一定影响。包括医疗机构资金、人力等紧缺,部分订单和采购计划延期;相关因素改变了康复患者就诊计划,康复患者一般为慢性病患者,就医需求不具紧迫性,康复科等多科室就医人数暂时减少,导致科室收入降低,造成医疗机构部分采购计划延期;公司业务人员、经销商、代理商开展业务受限,部分营销活动无法按计划开展。

  面对不利影响,公司积极应对市场变化,采取了一定措施,如属地业务经理招聘,经销商、代理商属地化,确保业务经理、经销商、代理商可以在属地流动处理业务,保证正常业务的开展。同时,公司利用业务人员出差受限的这段时间,加强对业务人员的培训,为公司储备营销人才。

  报告期内,公司根据康复医疗政策指引,紧抓市场机遇,完善营销体系建设,持续加强营销网络布局,提升对各级市场的服务能力,为整个营销系统带来稳定的高层次销售人才储备。

  从业务层面进行营销系统的持续优化,建立基层医疗事业部,实现了终端客户的业务全覆盖、服务全覆盖,使公司销售渠道打通基层服务“最后一公里”;从管理层面形成精准化的管理机制,加强了公司对渠道、终端的综合服务能力,提升整体工作效率和市场响应速度;从营销队伍建设层面,完善营销模式及营销技能的培训体系,优化营销人员成长通道和激励制度,不断提升区域经理、基层业务经理的营销服务能力,为客户提供及时、优质的产品和服务。

  2022年,公司依托自主研发能力,陆续推出综合物理治疗系统、生物反馈助力电刺激仪、智能关节运动功能训练组合(AIPT.1+N)、盆底功能磁刺激治疗仪、压电式冲击波治疗仪、间歇充气加压防治系统(IPC)、医用红外热像仪、智能矫正镜、天轨步态减重平衡训练系统等全新产品和产品组合。同时,利用智能传感器、物联网等技术,对传统康复产品进行智能化升级,提高患者康复锻炼的积极性,有利于医务人员跟进患者的康复进程,提高康复治疗的效果,实现医疗现代化,为进一步提高市场占有率奠定基础。

  公司基于专病专科临床需求和康复市场发展需要,持续研发、优化、推出临床所需的康复装备,完善专病专科及全院临床康复一体化解决方案。例如,根据临床需求,制定ICU重症康复解决方案、呼吸康复解决方案等,为医院在重症、呼吸等患者的临床康复治疗上提供了相对完整的解决方案和思路。报告期内,公司整理的《全院临床康复一体化装备指南》正式完善成册,得到了各级医院领导和相关专家的认可,为公司“全院临床康复一体化”项目建设与推广提供了标准化依据。

  报告期内,公司持续推行安全系统化管理,建立安全生产制度流程,加强安全现场监督、提高检查力度,组织安全教育与培训,明确安全责任,养成全员规范生产的意识与习惯,确保安全生产管控;公司坚持可靠、稳定的产品质量作为公司的生命线,严格按照《医疗器械监督管理条例》、《医疗器械生产质量管理规范》等法规组织生产,按ISO13485医疗器械质量管理体系的要求建立了规范的质量管理体系,并在日常质量管理工作中不断完善和优化。

  作为第二类医疗器械生产企业,公司通过实施医疗器械唯一标识(UDI),将实现医疗器械全流程的精确识别、记录和共享,加强医疗器械全生命周期管理,提高产品质量透明度,全面落实“四个最严”(最严谨的标准、最严格的监管、最严厉的处罚、最严肃的问责)要求,切实保障公众用械安全。同时,借用信息化技术实现全方位的质量管理体系,使产品质量能够追根溯源,从原材料、在产品到产成品的各环节均进行严格质量把控,确保公司质量制度的严格执行,杜绝质量风险,全面落实医疗器械生产企业质量安全主体责任。

  报告期内,公司ERP系统、OA协同办公系统、CRM客户管理系统持续优化升级,打造了多系统集成、全业务衔接,统一数据、统一管理规范,为公司决策提供全面、系统、可视化的综合数据。同时,康复医疗设备工业互联网平台项目通过省专家组验收,公司具备了开发平台统一、对外赋能的能力,在此基础上实现智能生产MES管理系统正常运行。基于数字化管理平台,进一步强化协同设计、生产过程可视化、设备数据采集与监控、产供销协同等全方位的能力建设,通过互联互通与大数据平台的建设,不断挖掘潜能,打通数据流,提高运营效率,提升公司竞争力。

  公司高度重视人才队伍建设,在引进高水平、专业性人才的同时,有针对性地开展专业培训,全力做好人才储备和人才梯队建设,构建与业务发展相匹配的人才结构体系。报告期内,公司把人才培养工作作为重点工作来抓,加强中层管理人员和后备人才的管理技能培训,加强基层人员业务能力提升培训。公司重视内部人才的成长,通过新员工定向培养、在职员工培训和轮岗培训等方式,为员工提供管理能力培训、岗位技能培训等内、外部多种培训和学习机会。公司不断深化专业技术职级体系,在研发、生产、品管、销售、管理等诸多领域,培养并选拔了一批技术过硬、能力突出、向心力强的专业人才队伍。通过强化培训、考核、竞争机制,结合公司发展战略,实现人力资源的合理配置,助力公司持续、稳步的发展。

  为进一步完善法人治理结构,加强公司内部控制建设,促进公司依法规范运作,维护公司和投资者的合法权益,报告期内,公司根据《上市公司章程指引(2022年修订)》和公司实际经营需求,修订了《公司章程》。2023年4月,公司将《内幕信息知情人登记制度》、《投资者关系管理制度》、《募集资金管理制度》、《重大信息内部报告制度》等规则、制度进行了修订、完善。

  公司持续优化生产、研发及销售业务流程和相关内控制度,建立和完善公司治理和组织架构,形成科学的决策、执行和监督机制,构建了一套行之有效的内部控制体系,不断提升公司治理水平,推动公司行稳致远。

  公司及实际控制人基于对公司未来发展的信心和对公司价值的高度认可,分别进行了股份回购和增持股份的行为,该事项有利于公司健康、可持续地发展。截至2023年4月,公司通过上海证券交易所交易系统以集中竞价交易方式累计回购公司股份2,450,000股,占公司总股本的1.53%,使用资金总额80,238,818.12元(不含交易佣金、过户费等交易费用)。报告期内,公司实际控制人、董事长兼总经理何永正先生通过上海证券交易所交易系统以集中竞价方式累计增持公司股份621,000股,占公司总股本的0.39%。

  公司作为康复器械领域的综合性产品制造和服务供应商,是一家致力于康复医疗器械研发、生产、销售和服务为一体的国家高新技术企业。作为中国康复医疗器械行业内的研发引领型企业,公司为全国各级医疗机构、养老机构、残疾人康复中心、福利院、教育系统等机构以及家庭提供系列康复产品及整体解决方案。

  公司目前已成为国内康复医疗器械行业中,少数能够提供康复医疗器械产品、一体化临床康复解决方案及专业技术支持服务的综合型企业。

  公司作为康复医疗行业内康复医疗器械供应商和康复医疗服务方案提供商,拥有独立完整的产品研发、采购、生产、销售及服务体系。

  通过公司近700名营销人员,以及临床专家、代理商、经销商、产学研合作的院校和学术会议获得临床和病症对产品的需求以后,公司组织研发人员、营销人员对治疗功能需求和市场竞品进行调研,从安全性、有效性、适用性的角度出发,研制满足临床需求的高品质产品。

  公司研发流程遵从ISO13485医疗器械质量管理体系的要求,制订了产品开发控制程序,从产品调研开始对每个环节进行风险控制,设计立项前需编制风险分析报告,采用技术手段及管理工具对项目实施管理和监督。

  公司研发过程的每个阶段,均设置了相关的控制要求,以对产品研发过程中各环节进行有效控制,确保产品研发过程的风险把控与可行性实施。公司对于研发业务流程建立了完善的评审控制体系,确保研发内控过程得到有效实施。

  公司采用综合评估原则,通过考量资质、信誉、技术参数、服务能力等因素,综合选择供应商,并与有潜力的供应商建立长期合作关系。公司严格按照《供应商管理控制程序》,对供应商进行管理。建立供应商档案,向合格供应商进行采购。

  生产部门根据销售推广计划,制定生产计划,采购部根据生产计划结合库存数量,制定相应的采购计划。

  市场部根据市场需求变化,结合公司销售目标、往年产品销量情况、市场客户沟通情况,综合制定销售计划。生产部门根据销售计划,再结合客户订单、库存数量情况、产品生产周期等,制定生产计划。

  同时,公司根据生产及销售经验,结合生产的经济批量因素,对预期销售量相对较大的器械及设备通用组件、常用组件进行一定的预生产,以确保在客户订单增加时,能够快速交付客户需要的产品,缩短产品交付周期,提升客户体验。

  公司销售模式以间接销售为主、直接销售为辅,并开拓电商销售模式,均为买断式销售。其中,间接销售模式的销售对象主要分为代理商和一般间接客户(经销商),并采取预收款结算模式;直接销售模式的销售对象为终端机构客户及个人客户;电商销售模式的销售对象以家庭消费者为主。

  公司所处大行业为医疗器械行业,细分行业为康复医疗器械行业。康复医疗器械指在康复医疗中用于康复评定、训练与治疗、有效改善或恢复患者功能的医疗设备,是康复器械的主要组成部分,也是各级康复医疗机构开展诊疗活动的必备条件,康复医学与预防医学、临床医学和保健医学一并被世界卫生组织称为“四大医学”。作为现代医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康复医疗服务及康复医疗器械能够帮助患者加快身体机能恢复、降低复发率、减少并发症,并可节约总体治疗费用,在医疗体系中发挥了越来越重要的医学、经济和社会价值。

  我国医疗器械行业发展起步相对较晚,但随着国家支持力度不断加大,中国医疗器械行业获得了突飞猛进的发展。目前我国医疗器械行业已初步建成了专业门类齐全、产业链条完善、产业基础雄厚的产业体系,成为了一个创新能力不断增强、市场需求旺盛的朝阳产业。根据工信部数据显示,预计在2021—2023年,我国医疗器械生产企业主营收入将有望突破万亿元。

  发达国家和地区已建立完善的三级康复体系,既能保证患者接受适当的康复治疗服务,又能实现及时转诊、节省医疗费用。中国原有医疗体系重急救、重治疗、轻预防、轻康复,从而导致了国内康复资源总量不足且分布不均。随着居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和老龄化社会的到来,国家开始重视与人民生活质量息息相关的康复医疗行业,近年来密集出台各项利好政策助力康复医疗领域发展。

  BOB手机客户端

  为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重要决策部署,增加康复医疗服务供给,提高应对重大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康复医疗服务能力,2021年6月,国家卫健委等8部门联合印发《关于加快推进康复医疗工作发展的意见》,明确指出康复医疗工作是卫生健康事业的重要组成部分。加快推进康复医疗工作发展对全面推进健康中国建设、实施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国家战略,保障和改善民生具有重要意义。意见要求以人民健康为中心,以社会需求为导向,健全完善康复医疗服务体系,加强康复医疗专业队伍建设,提高康复医疗服务能力,推进康复医疗领域改革创新,推动康复医疗服务高质量发展。

  2021年12月,工业和信息化部等10部委联合印发《“十四五”医疗装备产业发展规划》,重点发展针刺、灸疗、康复等中医装备,妇幼健康及保健康复装备等,对康复医疗器械板块构成全面重大利好。

  2022年1月,国家卫健委、全国老龄办、国家中医药管理局联合印发《关于全面加强老年健康服务工作的通知》强调,到2025年,二级及以上综合性医院设立老年医学科的比例达到60%以上,鼓励各地争取资源加强基层医疗卫生机构老年健康服务科室建设;大力发展老年护理、康复服务,鼓励医疗资源丰富地区的部分一级、二级医院转型为护理院、康复医院等,鼓励多方筹资建设基于社区、连锁化的康复中心和护理中心,鼓励有条件的基层医疗卫生机构根据需要设置和增加提供老年护理、康复服务的床位,鼓励二级及以上综合性医院提供康复医疗服务;加强老年中医药健康服务,二级及以上中医医院要设置“治未病”科室,鼓励开设老年医学科,增加老年病床数量,开展老年常见病、慢性病防治和康复护理。

  2022年2月,国务院印发《“十四五”国家老龄事业发展和养老服务体系规划》,到2025年,全国养老机构护理型床位占比提高到55%,支持医疗资源丰富的地区将部分公立医疗机构转型为护理院、康复医院。

  2022年7月,国家卫健委等11部门联合印发《关于进一步推进医养结合发展的指导意见》明确提出,各地要优化医疗资源布局,通过新建、改扩建、转型发展等方式,加强康复医院、护理院(中心、站)和安宁疗护机构建设,支持老年医学科和安宁疗护科发展,支持医疗资源丰富地区的二级及以下医疗卫生机构转型,开展康复、护理以及医养结合服务。

  国家密集出台的各项利好政策,从国家层面助力康复医疗领域快速发展,“将康复贯穿于疾病诊疗全过程”。据《柳叶刀》研究统计,中国是全球康复需求最大的国家,中国康复医疗服务市场的年复合增长率达到27.1%,与此同时康复医疗器械行业的平均增速约为20%左右,康复医疗器械行业已成为医疗器械这个朝阳产业的重要部分,具有更加广阔的发展前景和市场空间。

  随着全球人口自然增长、人口老龄化程度提高以及发展中国家经济增长,长期来看,全球范围内医疗器械市场将持续增长。

  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城镇化、人口老龄化的不断加深,医疗保险覆盖率的提高,医疗需求不断释放,推动了医疗器械市场迅速扩容。近年来,由于我国医疗器械企业技术进步及配套产业链的成熟,以及医改、分级诊疗、扶持国产设备等国家政策的推动,我国医疗器械行业将迎来高速发展的黄金十年。

  目前,我国存在康复需求的人群数量巨大,但康复医疗供给严重不足。随着国民经济的发展、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医保政策推进以及医疗技术提升,民众对康复保健的意识也在不断提高,未来“预防、治疗、康复”相结合的理念将更深入人心。各种功能性障碍群体对身体各项功能恢复的康复需求越来越强烈,将有效提高康复医疗就诊率及覆盖率。

  正因为现有康复医疗基础设施建设尚未满足迫切的市场需求,因此康复医疗器械行业的发展前景十分广阔。康复医疗行业终端受益者主要涵盖了老年人、慢性疾病患者、残疾人、术后功能障碍者、产后功能障碍者、重疾人群等群体,潜在康复需求巨大。

  医疗器械行业涉及到医药、机械、电子、塑料等多个行业,是一个多学科交叉、知识密集的高技术产业。医疗器械行业与人体健康和生命安全息息相关,我国对医疗器械行业的监管十分严格,在产品注册、生产与流通等环节均设立有严格的管理制度。

  康复医疗器械的生产要求企业既具备相关技术,又熟悉行业的生产工艺,对公司的技术水平、医学检验水平、行业推广经验等要求较高,具有较高的技术和工艺壁垒。因此,康复医疗行业对技术研发、生产工艺及商标、专利、注册证等知识产权要求较高,行业内企业需具备较高的技术门槛。

  翔宇医疗成立于2002年,注册资金16,000万元。公司是中国康复医疗器械行业研发引领型企业,为全国各级医疗机构、养老机构、残疾人康复中心、福利院、教育系统等机构以及家庭提供系列康复产品及整体解决方案。公司始终以技术创新为第一驱动力,秉承“坚持科技创新支撑,产学研用一体,引领康复未来”的发展理念,致力于疼痛康复、中医康复、神经康复、骨科康复、重症康复、心肺康复、加速康复外科、产后康复、医养结合等领域智能康复设备的自主研发、生产与销售,协助各地打造覆盖全人群、全病种、全生命周期的智慧康养服务保障体系。

  历经20多年的稳步发展,报告期末,公司拥有员工1,700余人,医疗器械注册证/备案凭证241项,省级科技成果63项,已获得授权的发明专利29项,专利总数突破1200项,公司通过了ISO9001质量管理体系、ISO13485医疗器械质量管理体系认证,部分产品通过了欧盟CE认证。公司在31个省级行政区域设立了销售团队,已为国内上万家终端机构提供服务,市场区域覆盖率较高。

  目前,公司已成为国内康复医疗器械行业中,少数能够提供康复医疗器械产品、一体化临床康复解决方案及专业技术支持和培训推广的综合型企业之一,在产品种类及覆盖面、根据临床需求研制产品、市场占有率、品牌影响力、专利数量、核心技术等方面均占有一定优势。

  公司及子公司多次参与国家及省级重点研发计划,其中国家重点研发计划6项,包括2022年度科技部“主动健康和人口老龄化科技应对”重点研发计划中的“失能老人智能照护机器人系统关键技术及产品研发”项目;省级重大科技专项2项,2022年公司牵头申报的“医用智能康复诊疗设备和生物高分子材料研发及产业化”项目获河南省重大科技专项立项。同时,公司参与起草或参与评定康复医疗器械领域的国家或行业标准达29项。

  2022年,公司技术中心被国家发改委等部门认定为“国家企业技术中心”,公司牵头组建的河南省智能康复设备创新中心被认定为河南省制造业创新中心,组建的河南省智慧康养设备产业研究院成为河南省康复行业内唯一一家行业共建协调创新平台。公司主导建设的“康复医疗设备工业互联网云平台”通过河南省专家团考核验收,被河南省工信厅、河南省财政厅正式认定为河南省工业互联网平台,公司获批设立博士后科研工作站。

  作为国家级高新技术企业,公司被国家中医药管理局认定为中医诊疗设备生产示范基地,被工信部认定为国家首批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被国家知识产权局评为国家知识产权示范企业,荣获河南省省长质量奖,翔宇医疗商标被国家工商行政管理总局评为中国驰名商标。

  公司获评工信部主导认定的2022年“国家技术创新示范企业”,负责运营的康复设备产业园被工信部、民政部、国家卫健委认定为首批“国家智慧健康养老示范园区”。2022年,公司平衡评估训练系统、四肢联动康复系统、认知障碍康复评估训练系统三类产品入选第八批优秀国产医疗设备产品目录。公司作为主要完成单位之一,与中国人民联勤保障部队第九八九医院、北京石油化工学院共同申报的项目“运动伤病康复诊疗关键设备的理论及技术创新”,荣获2022年度中国康复医学会科学技术奖一等奖,这也是公司连续三年荣获该奖项一等奖。

  报告期内,公司“平衡功能评估及训练关键技术研究及产业化应用”项目获得中国科技产业促进会科技产业化奖一等奖,“脑卒中手与上肢功能康复系列创新技术研发、转化及全周期推广应用”项目获得中国产学研合作促进会产学研合作创新成果二等奖。

  2022年,公司获批成为中国康复医学会康复医疗设备技术与应用培训基地,公司将充分发挥技术、设备与应用优势,不断创新康复医学培训模式,为培养康复医学及设备应用人才提供保障。凭借在产学研合作创新、科技研发与转化等方面的表现,公司成功入选中国产学研合作促进会“2022年中国产学研合作创新示范企业”名录。

  随着康复医疗产业的发展,目前我国康复医疗器械行业正在加速与国际接轨,市场要求国内康复医疗器械企业向品质化、规模化、品牌化方向发展,打造有竞争力的国产自主品牌。

  公司将借助行业良好的发展契机,逐渐提升自身竞争能力,不断巩固公司的行业地位,致力于成为国内优秀的康复医疗器械产品制造商及综合服务供应商。

  3.报告期内新技术、新产业300832)、新业态、新模式的发展情况和未来发展趋势

  康复医联网的建设主要分为三部分,一是完成对康复设备的智能化升级,所有的康复设备能对患者的基本信息和训练数据实现数据收集以及基本的数据筛选识别功能;二是基于5G通信技术的计算能力和数据传输能力完成数据计算平台建设,建设数据采集、计算云平台服务器,完成对患者基本信息和训练数据的实时传输、数据存储及云计算的功能;三是数据处理和应用平台,通过设备运行状态数据的人工智能演进,达到设备状态的监控,和对产品功能改造和升级,更好的满足患者的康复治疗需求。通过患者和治疗数据的大数据挖掘,实现针对单一病症和综合病症的知识图谱构建,在线引导科学化、规范化的康复训练。

  康复医联体的建设,落实国家卫健委提出的分级诊疗制度,平台上的医疗单位、医生、患者信息按同一医联体进行边界保护,打通同一医联体内各医疗资源信息的共享,充分发挥设备、人才、知识的最大价值,同时满足不同级别的医疗单位患者的双向转诊、分级诊疗、远程指导、专家会诊、远程培训、在线问诊等更多便民惠民的措施,实现康复治疗的区域一体化。

  中医现代化是结合中医理论、人体工程学、临床医学、医疗器械应用技术等专业学科,针对穴位、经络、脏象等中医传统疗法,通过计算机原理、大数据应用、人工智能化对穴位、经络、脏象进行识别,对针灸、推拿、理疗的一种现代化的应用,利用不同的物理治疗原理,增加自动化控制,实现现代化的中医治疗,提高中医康复效率。公司在研项目“中医灸疗”根据人的经络自动调节灸疗的位置,在对中医艾灸进行现代化应用的同时又融入智能化控制。此外,开发中医诊断设备,使中医康复治疗智能标准,并提供出相对应的治疗方案。

  模块化和集成化是指声、光、电、磁类产品可以形成独立的模块化产品,可以单独使用,同时各个独立的模块化产品可以整合成逻辑层次、互通互联、多参数性、高协调性、集中性的一种集成化产品,模块化和集成化不是单一性能或技术的拼凑,而是体现在技术的融合创新,结构的互通互联,接口及协议的高效管理,具有独立性、高效性,集中性,便捷性。公司在研项目“物理工作站管理系统开发及应用”利用集成化技术集成了声、光、电、磁类产品,同时各个模块化产品可以单独使用。

  随着国内冲击波疗法的日趋成熟,冲击波作为一种安全有效、非侵入性、并发症少的治疗方法,对多种疾病开展的一系列研究展示了其良好的应用前景,目前市场主要的冲击波产品为气压弹道式原理。

  公司结合临床需求研发出了肌骨超声冲击波技术,达到对病患部位精准治疗的目的,实现了检测-评定-治疗-评估一体化的康复方案。随着精准治疗的推广应用,冲击波技术会朝着聚焦式发展,聚焦式能量更强、精度更高,能够更加精确的为患者对症治疗,目前公司已完成“聚焦式冲击波技术”的研发。

  随着医疗技术的革新,人们发现一定强度的磁场聚焦在特定的区域可以穿透人体颅骨诱发神经元的激活或抑制,进而促进了磁刺激在脑卒中、神经损伤等患者康复治疗中的应用。未来磁刺激的发展会借助于机械手精确定位治疗,研究多维度磁场对生物电流均衡性的影响,达到精确调控神经元兴奋或抑制的目的,为患者带来更好的康复治疗效果。公司相关在研项目为“新型磁疗康复设备关键技术及产业化”,并在2021年成功推出磁疗家族产品,适用于精神、神经、盆底、泌尿、肛肠的磁疗产品,2022年推出盆底功能磁刺激治疗仪。

  康复医疗器械的射频技术应用主要是短波和极超短波,该技术应用属于无创疗法,使病变部位的分子和离子在其平行位置振动,并互相摩擦而产生热效应。这种热效应使患部的表层和深层组织均匀受热,从而达到抑菌、消炎、止痛、解痉,促进血液循环和修复,增强机体免疫力的治疗目的。2020年,公司为武汉地区捐赠的用于心肺康复辅助治疗的短波和微波设备正是运用了该项技术。目前康复医疗射频技术主要是利用电子管、磁控管等电子配件,未来会朝着固态源的方向发展,进一步的提高射频技术的输出功率和稳定性。

  高能激光包括激光工作介质、激励能源和谐振腔三个部分,是近年来迅速发展起来的一项理疗革命性新技术,针对慢性疼痛、运动损伤、炎症性疼痛和神经性疼痛等患者,具有非侵入性、无创无痛、作用深层、疗效快速、无副作用等优势。高能量激光治疗仪功率可达10w以上,甚至高达30w,而传统的弱激光功率只有0.1-0.5w。

  康复机器人针对偏瘫、截瘫、踝关节损伤、脊髓损伤等肢体功能障碍人群,应用人机工程学、运动控制、机器人等相关技术,重点突破柔性控制、多维度及多关节控制等关键技术。对于提高康复效率、保证康复质量、降低医护人员劳动强度具有重要意义。康复机器人作为辅助治疗工具,其运动模式应丰富且有效,针对不同病情和不同恢复期的患者其运动模式应具备适应性。公司在研项目“运动辅助康复训练系统”体现了康复机器人的理念。

  平衡为人体的一项重要功能,平衡能力对于预测跌倒和疾病诊断均有重要作用。平衡能力反应了人体维持各种姿势和对环境的适应能力,主要应用于康复评定领域的神经退行性病变、头颅外伤和脑震荡等疾病患者。平衡功能训练及评估集成阻力调节、平台驱动和动静态测试装置,采用传感器检测技术实现静态测试、动态测试和稳定极限测试。

  近年来,康复医疗器械正朝着规模化、品质化、智能化、精细化、居家化、数字集成化方向发展。

  康复医疗器械行业具有很强的渠道共享性。一方面,当一种产品获得客户认可后,企业能够不断通过已建立的渠道平台推广其他产品;另一方面,康复医疗器械行业的渠道存在一定的排他性特点,由于产品可使用周期较长,先进入企业较易形成渠道壁垒,形成强者恒强、市场集中度不断提高的趋势,因此,产品种类齐全、形成规模化是在行业长久发展的必然趋势。

  康复医疗器械与人类的生命安全息息相关,器械品牌效应延续性强;形成品牌化规模的康复医疗器械企业受到行业监管的严格审核,其产品品质、安全性和质量可控性更易受到保障,从而具有品质保障的品牌优势企业会成为客户更放心、更首要的选择。为了能与国际康复医疗器械企业抗衡,市场要求国内康复医疗器械企业向品质化、品牌化方向发展,打造有竞争力的国产自主品牌。

  康复医疗器械主要用于机体功能有障碍的患者,因此康复医疗器械实现与患者之间的人机交互的智能化、数字化功能具有重要意义。未来,康复医疗器械将与智能传感器、物联网、大数据等技术融为一体,朝着智能化的方向发展。同时,智能人机交互的康复概念应运而生。网络化康复医疗器械将实现输出控制装置与异地智能化装置的通信,实现远程沟通、远程医疗,有利于提高患者康复锻炼的积极性,有利于医务人员跟进患者的康复进程,提高康复治疗的效果,实现医疗现代化。

  当前,康复医疗器械行业的另一发展趋势就是精细化,即开发更小型便携、功能分类更精细的设备,来应对医院和家庭健康护理空间有限的挑战,使医务人员能够快速简单地进行医疗设备的转移以及设备功能的精准定位;此外,康复医疗器械精细化的发展,也为最大程度节约康复治疗场地、节约医护人员人力成本提供了可行性。从研发生产角度来看,随着传感器、微流控等技术的发展,也使在缩减产品尺寸的同时,实现生产各种功能配置和护理设置的设备。

  家用医疗保健器械产品实际上是一种普及化的小型医疗保健器械,具有一定预防、诊断、保健、治疗、辅助治疗、康复等作用,适合于家庭及老年人居家使用。相对目前康复医疗器械仍以机构需求为主的现状,在“医养结合”等政策大力扶持、人口老龄化加速、国民康复保健意识加强、家庭可支配收入提升的背景下,家用市场未来或将是康复医疗器械的蓝海,存在着一定的市场潜力。随着我国三级康复医疗体系建设的逐步完善,康复医疗资源将向基层医疗机构乃至社区下沉,康复医疗器材最终将逐步走入家庭,向便利居家化方向发展。

  近年来,各个医疗机构信息化应用不断扩张、更加精细化,却为其信息系统管理、数据融合应用带来一定困难,且信息系统维护成本被提高。因此,如何将此类信息资源进行整合、统一管理使用,避免因信息孤岛而产生的浪费,将成为行业在今后发展中亟需解决的问题之一,这就需要一个既能满足医疗机构各类应用,同时又具有足够可扩展性的平台做后台支撑,保障全面化、一体化、精细化的医院信息管理系统落地实施。

  翔宇医疗经过20多年的技术积累和产品创新,在技术研发过程中,积累了大量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核心技术。

  2022年8月,翔宇医疗作为国家级第一批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通过复核。

  (1)报告期内,新增61项医疗器械注册证/备案凭证,累计获得241项医疗器械注册证/备案凭证;新增专利329项,累计获得1251项;新增软件著作权28项,累计获得119项。

  (2)“脑卒中手与上肢功能康复系列创新技术研发、转化及全周期推广应用”项目获得中国产学研合作促进会产学研合作创新成果二等奖。

  (3)在国内知名企业征信及数据服务机构——企查查数据研究院最新发布的《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数据分析报告》中,公司入选中国专精特新“小巨人”专利20强企业。

  (4)国家知识产权局专利局专利审查协作河南中心在公司设立“专精特新”服务实践基地。

  (5)平衡评估训练系统、四肢联动康复系统、认知障碍康复评估训练系统三类产品入选第八批优秀国产医疗设备产品目录。

  (6)公司牵头组建的河南省智能康复设备创新中心被认定为河南省制造业创新中心。

  (8)“平衡功能评估及训练关键技术研究及产业化应用”项目获得中国科技产业促进会科技产业化奖一等奖。

  (9)牵头申报的“医用智能康复诊疗设备和生物高分子材料研发及产业化”项目获河南省重大科技专项立项。

  (10)与北京石油化工学院、北京清华长庚医院联合完成的“全身多功能模块化智能康复机器人”项目获得中国设备管理协会技术类一等奖。

  (13)公司主导建设的“康复医疗设备工业互联网云平台”通过河南省专家团考核验收,被河南省工信厅、河南省财政厅正式认定为河南省工业互联网平台。

  (14)上肢康复训练系统、下肢反馈康复训练系统入选工业和信息化部等部门公布的医疗领域机器人典型应用场景名单。

  (15)公司获评工业和信息化部主导认定的2022年“国家技术创新示范企业”。

  (16)公司作为牵头单位,与中国人民联勤保障部队第九八九医院、北京石油化工学院共同申报的项目“运动伤病康复诊疗关键设备的理论及技术创新”,荣获2022年度中国康复医学会科学技术奖一等奖。

  (19)公司“脑肌电融合反馈智能平衡训练系统”项目入选工信部、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发布的《两部门关于人工智能医疗器械创新任务揭榜入围单位的通知》之“智能康复理疗产品”方向潜力单位名单。

  报告期内研发费用投入同比上年增加34.70%,主要系公司坚持技术创新,加速新品研发和现有产品升级,注重核心技术的积累,加强对研发的持续投入,研发人员平均薪酬和人员数量有所增加。

  各在研项目包含多个子项目,新项目立项及子项目结项,会导致预计总投资规模和投入金额的变动。

  公司对康复医疗器械研发与生产设计的关键技术拥有自主知识产权,完整的研发与工艺体系,保障了公司产品品质的优越性与稳定性,并在不断进行公司产品的开拓与创新。公司在冲击波、磁疗、光疗、电疗等30余个技术领域拥有自主知识产权和核心技术。

  作为国家级高新技术企业,翔宇医疗被国家中医药管理局认定为中医诊疗设备生产示范基地,被工信部认定为国家首批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被国家知识产权局评为国家知识产权示范企业,荣获河南省省长质量奖,翔宇医疗商标被国家工商行政管理总局评为中国驰名商标。公司是同行业率先通过ISO9001和YY/T0287idtISO13485医疗器械质量管理体系、ISO14001环境管理体系、OHSAS18001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和知识产权管理五个体系认证的企业。报告期末,公司已获得专利1251项,参与起草或参与评定29个国家行业标准,获得相关科技成果63项。

  公司及子公司多次参与国家及省级重点研发计划,其中国家重点研发计划6项,包括2022年度科技部“主动健康和人口老龄化科技应对”重点研发计划中的“失能老人智能照护机器人系统关键技术及产品研发”项目;省级重大科技专项2项,2022年公司牵头申报的“医用智能康复诊疗设备和生物高分子材料研发及产业化”项目获河南省重大科技专项立项。

  报告期内,翔宇医疗技术中心被国家发改委等部门认定为“国家企业技术中心”,公司牵头组建的河南省智能康复设备创新中心被认定为河南省制造业创新中心,组建的河南省智慧康养设备产业研究院成为河南省康复行业内唯一一家行业共建协调创新平台。公司主导建设的“康复医疗设备工业互联网云平台”通过河南省专家团考核验收,被河南省工信厅、河南省财政厅正式认定为河南省工业互联网平台,公司获批设立博士后科研工作站。

  报告期内,公司平衡评估训练系统、四肢联动康复系统、认知障碍康复评估训练系统三类产品入选第八批优秀国产医疗设备产品目录。公司作为主要完成单位之一,与中国人民联勤保障部队第九八九医院、北京石油化工学院共同申报的项目“运动伤病康复诊疗关键设备的理论及技术创新”,荣获2022年度中国康复医学会科学技术奖一等奖,这也是翔宇医疗连续三年荣获该奖项一等奖。

  报告期内,公司“平衡功能评估及训练关键技术研究及产业化应用”项目获得中国科技产业促进会科技产业化奖一等奖,“脑卒中手与上肢功能康复系列创新技术研发、转化及全周期推广应用”项目获得中国产学研合作促进会产学研合作创新成果二等奖。

  报告期内,公司获批成为中国康复医学会康复医疗设备技术与应用培训基地,公司将充分发挥技术、设备与应用优势,不断创新康复医学培训模式,为培养康复医学及设备应用人才提供保障。凭借在产学研合作创新、科技研发与转化等方面的表现,公司成功入选中国产学研合作促进会“2022年中国产学研合作创新示范企业”名录。

  同时,公司注重产学研合作,曾与香港大学、复旦大学、天津大学、郑州大学、西安交大等高校及科研院所合作,并与中国人民第150中心医院-全军军事训练医学研究所、中国残疾人辅助器具中心、郑州大学第五附属医院、河南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新乡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等开展产品研发和产品试验的合作,为企业的技术创新提供了持续动力。

  公司深耕康复行业20多年,积累了动态传感反馈信息驱动技术等30余项核心技术,公司专利突破1,200项,拥有行业领先的自主知识产权的核心技术积累。

  公司在早期从单一功能产品研发到全系列产品,具备了一定的产品研发能力;公司通过攻克核心关键技术,并围绕关键技术做全系列产品研发,具备从产品研发到技术研发的跨越性能力;

  现在公司根据国家卫健委对各种临床病症治疗的要求,结合疾病与专科治疗需求,研制相对应疾病治疗的新产品,补充临床治疗缺失的相应治疗手段,形成了疼痛康复解决方案、神经康复解决方案、术后康复解决方案等30多项专科专病的解决方案。

  公司注重技术研发的同时,注重技术的模块化和组件化建设,通过公司近700名营销人员,以及临床专家、代理商、经销商、产学研合作的院校和参与、主办的学术会议获得临床和病症对产品的需求以后,公司通过攻克多项技术,对积累的模块和组件进行集成化开发,能快速形成满足临床病症和临床需求的产品,并通过公司的营销渠道,快速形成产业化能力。

  公司深耕康复行业20多年,建立了覆盖全国的销售渠道网络布局和学术推广体系,随着产品终端覆盖面的不断扩大以及与国内康复专家持续的学术交流,可精确把握临床康复治疗需求、康复技术发展方向、市场需求动向。

  公司建立了完善的研发体系,拥有丰富的生产组织经验和较强的质量控制能力。在康复医疗器械行业各细分领域均拥有行业领先的核心技术,并且能够将核心技术转化为不同系列、不同型号的产品,同时具有大规模量产的能力。

  基于丰富的产品结构,公司能够为康复医院等机构提供丰富的康复医疗器械产品品类、配套的一体化临床康复解决方案及后续专业的技术支持服务。

  公司建立了完善的临床讲师团队、运营团队和售后服务体系,通过差异化、系统化、专业化的精准服务,产品可满足三甲医院康复专科到基层村镇卫生室不同消费层级的需求,并逐步实现全覆盖。

  公司拥有20余年、百余项制造工艺技术的积累,拥有关键部件、整机产品全产业链的生产制造能力。公司通过康复医疗设备工业互联网平台的建设,贯穿了产业链上下游;公司已经实现了较优的成本管理体系。

  建立了覆盖全国的市场渠道网络布局和学术推广体系,和行业专家、行业主流医疗机构建立了长期友好的合作关系;公司多次牵头举办国家级康复医学峰会;公司具有强大的产品塑造、推广、宣传能力。

  公司在31个省级行政区域拥有近700人的营销团队、500余家代理商,共同构成了国内庞大且完备的渠道销售网络。公司每个销售业务经理对应服务各自省、市、县(区)内的客户并对客户进行系统管理,始终将客户的需求摆在第一位,销售和管理能力较强。目前已为国内数万家终端机构提供服务,销售范围覆盖全国300余个地级行政区,市场区域覆盖率较高。

  在31个省级行政区域(包括新疆、西藏等偏远地区)均有常驻售后工程师,除满足客户正常的产品故障报修外,公司会实施主动售后服务,与客户粘性较强,同时通过主动售后服务,发现客户的潜在设备需求,形成新的订单。

  (二)报告期内发生的导致公司核心竞争力受到严重影响的事件、影响分析及应对措施

  康复器械行业属于技术密集型行业,对康复专业知识及应用、技术创新和产品的研发能力等综合要求较高。同时,公司康复器械开发新产品从可行性研究、立项、评估到专业论证,研发需经历多个环节,容易受到一些不可预测因素的影响。目前,我国康复器械行业处于迅速发展时期,疼痛康复、神经康复、骨科康复、产后康复、医养结合等众多细分市场需求的快速增长,对康复器械产品精细化及技术性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若出现公司对行业技术发展预计趋势出现偏差、同行业公司在技术研究方面率先实现重大突破,将可能导致公司的技术优势不复存在,进而使公司产品和技术面临被替代的风险。

  公司始终以技术创新为公司发展的第一驱动力,公司部分核心技术为通用技术。随着国内康复医疗器械行业的不断发展及市场规模持续扩张,必将吸引更多的资金、人才及技术的加入,行业竞争将进一步加剧。虽然公司已对部分核心技术采取了通过专利申请、严格保密措施及加大研发投入等方式进行保护及技术创新,但如果竞争对手通过利用其通用技术或其他方式取得相关技术,并进行进一步创新,且如果公司无法基于其目前已有的核心技术紧跟市场方向进一步取得技术创新及突破,将会导致公司无法保持其市场占有规模并优先取得市场发展机会,对公司进一步发展产生不利影响。

  公司自成立至今,在长期研发经验和生产实践中,掌握了一系列核心技术,除了及时通过专利、软件著作权申请等方式对技术进行有效保护外,还与核心技术人员签署了保密及竞业禁止协议,有效约束技术涉密人员的个人行为。但仍不排除因员工个人工作疏漏、外界窃取等原因导致公司技术泄密风险,进而对公司的生产经营和持续发展产生不利影响。

  报告期内,公司资产总额达到23.68亿元,期末员工人数达到1,703人,公司经营规模不断壮大。

  随着公司资产规模、产能、员工等不断增长和业务规模进一步扩大,公司经营管理、技术研发、市场拓展等多方面面临着更高的要求。如果公司管理水平不能及时提升和不能及时完善优化内部控制,将无法满足公司规模迅速扩张的需要。因此,公司存在因业务规模扩张可能导致管理不善和内部控制不足的风险。

  因行业特点,公司客户分散。虽然公司与主要客户的合作有一定持续性,且随着公司业务的逐步发展,公司积极开拓新客户,但如果公司部分客户经营不善或发生不利变化,或者公司无法维持与现有客户的合作关系,可能会导致客户变动及流失的风险,从而对公司经营业绩产生不利影响。

  同时,尽管公司对客户及售前、售中、售后等各环节制定了一系列严格的管理制度,对客户进行规范管理,但仍不排除客户不遵从公司相关管理制度,不排除终端客户因合规性经营导致其医疗执业经营许可证被吊销等风险,从而对公司的经营业绩等方面造成负面影响。

  净资产收益率下滑的风险:公司取得首发募集资金净额10.50亿元,报告期末,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资产达到19.28亿元。公司募投项目实施需要建设周期、市场培育周期,短期内存在经营业绩增长低于净资产增长造成净资产收益率下滑的风险。

  公司终端用户多数为医疗机构,国内公立医疗机构主要通过省级或其地方采购平台进行招标采购。近年来,随着国家在医药领域深化体制改革,不断加速探索药品、医用耗材的集采模式,并出台了一系列相关政策以降低终端医疗机构的采购价格。目前国家集中采购主要集中于药品及高耗材领域,未来若在康复医疗器械领域全面实施集中采购政策,不排除公司将面临产品价格下降的风险、公司产品未能中标或中标价格较低从而对公司经营业绩造成不利影响等风险。

  从近几年我国社会老龄化人口的比例、国家医疗卫生投入、未来药械消费结构调整、康复器械纳入医疗保险支付范围以及居民支付能力提升来看,我国康复器械市场未来潜力较大。广阔的市场前景正在吸引更多的资本涌入康复器械行业,产业整合加快,行业市场化程度将进一步提升。如果未来康复器械行业的市场增速低于预期,而公司不能保持原有的产品、技术、品牌等优势,则在市场竞争趋于激烈的情况下,将面临市场份额下降的风险,进而对公司盈利能力造成不利影响。

  报告期内,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等多重超预期因素,对公司经营和盈利水平造成不利影响。如果相关因素仍然反复,将对公司业绩产生不利影响。

  报告期内,公司实现营业收入48,852.94万元,同比下降6.68%;归属于母公司股东的净利润为12,547.01万元,同比下降37.85%;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资产192,759.25万元;每股收益为0.79元。六、公司关于公司未来发展的讨论与分析

  发达国家和地区已建立完善的三级康复体系,既能保证患者接收恰当的康复治疗服务,又能及时转诊从而节省医疗费用。以美国为例,三级康复为急性期康复,急性期在急诊医院或综合医院及早介入开展床边康复;二级康复为急性后康复,病情稳定后转向康复医院;一级康复为长期照护,不需要住院治疗后即可转至社区和家庭康复。

  过去,中国医疗领域一向是重急救重治疗、轻康复,从而导致了国内康复资源总量不足且分布不均的情况。随着居民生活水平的不断上升,国家逐渐开始重视与人民生活质量息息相关的康复医疗行业,并且逐步出台各项利好政策助力康复医疗领域发展。

  2016年,国务院印发《关于加快发展康复辅助器具产业的若干意见》指出,发展康复辅助器具产业要坚持“市场主导、政府引导,自主创新、开放合作,问题导向、突出重点,统筹兼顾、协调发展”的基本原则,到2020年,产业规模突破7000亿元。

  2017年,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印发《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2017年重点工作任务》的通知,明确所有公立医院全部取消药品加成,降低药占比和耗占比,提高中医、诊疗、手术、护理和康复等医疗技术服务类收费,康复治疗服务贯穿五大服务类收费。

  2018年,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发布《关于印发全面提升县级医院综合能力工作方案(2018-2020年)的通知》,指出各基层医院需完善诊疗科目设置,独立设置康复医学科、中医科等一级诊疗科目,并重点加强康复医学科等学科建设,通过改善硬件条件、引进专业人才、开展适宜技术、加强与上级医院合作等措施,补齐薄弱专科能力短板,反复强调加强外科、儿科、康复科、传染性疾病科等学科建设,力争使我国90%的县医院、县中医院分别达到县医院、县中医院医疗服务能力基本标准要求,为康复设备产业提供了更加广阔的市场和发展空间。

  2020年,卫健委等部门颁布《中医药康复服务能力提升工程实施方案(2021-2025)》,到2025年,依托现有资源布局建设一批中医康复中心,三级中医医院和二级中医医院设置康复(医学)科的比例分别达到85%、70%;积极开展中医药技术方法、现代康复技术和康复设备的应用;着重提出对心脑血管、呼吸、肿瘤、骨伤等重大疾病的中医康复方案并应用推广,提升中医药康复服务能力和水平。

  2021年6月,国家卫健委等8部门联合印发《关于加快推进康复医疗工作发展的意见》,力争到2022年,逐步建立一支数量合理、素质优良的康复医疗专业队伍,每10万人口康复医师达到6人、康复治疗师达到10人。到2025年,每10万人口康复医师达到8人、康复治疗师达到12人;推动神经康复、骨科康复、心肺康复、肿瘤康复、儿童康复、老年康复、疼痛康复、重症康复、中医康复、心理康复等康复医学亚专科建设;创新开展康复医疗与外科、神经科、骨科、心血管、呼吸、重症、中医等临床相关学科紧密合作模式。以患者为中心,强化康复早期介入,推动加速康复外科,将康复贯穿于疾病诊疗全过程,提高医疗效果,促进患者快速康复和功能恢复。

  2021年8月,国家医保局、卫健委、发改委等发布《深化医疗服务价格改革试点方案》,将“部分中医服务等列入通用型医疗服务目录清单”,意味着公司红外光灸疗机、熏蒸治疗机、温热电针综合治疗仪、深层肌肉刺激仪、中频治疗仪等中医康复设备系列在临床每个科室进行规模化应用,中医康复设备的市场空间将会在综合医院、中医院、各专科医院的各临床科室进一步扩大开放。

  2021年10月,国家卫生健康委办公厅发布《关于开展康复医疗服务试点工作的通知》,将15个省份作为康复医疗服务试点地区,提出将康复医疗基本知识纳入全体医务人员培训中,逐步将康复理念贯穿于疾病预防、诊疗、康复等全过程;再一次提出开展康复医疗早期介入和加速康复外科服务模式试点,创新推动康复医疗与临床科室的紧密合作。省级康复医疗试点工作的开展,将进一步促进我国康复医疗服务、康复装备配置、康复设备研发制造等工作的再升级。

  2021年12月,工业和信息化部等10部委联合印发《“十四五”医疗装备产业发展规划》,重点发展针刺、灸疗、康复等中医装备,妇幼健康及保健康复装备等,对于康复医疗器械板块构成全面重大利好。

  2022年1月,国家卫健委、全国老龄办、国家中医药局联合印发《关于全面加强老年健康服务工作的通知》强调,到2025年,二级及以上综合性医院设立老年医学科的比例达到60%以上,鼓励各地争取资源加强基层医疗卫生机构老年健康服务科室建设;大力发展老年护理、康复服务,鼓励医疗资源丰富地区的部分一级、二级医院转型为护理院、康复医院等,鼓励多方筹资建设基于社区、连锁化的康复中心和护理中心,鼓励有条件的基层医疗卫生机构根据需要设置和增加提供老年护理、康复服务的床位,鼓励二级及以上综合性医院提供康复医疗服务;加强老年中医药健康服务,二级及以上中医医院要设置“治未病”科室,鼓励开设老年医学科,增加老年病床数量,开展老年常见病、慢性病防治和康复护理。

  2022年2月,国务院印发《“十四五”国家老龄事业发展和养老服务体系规划》,到2025年,全国养老机构护理型床位占比提高到55%,支持医疗资源丰富的地区将部分公立医疗机构转型为护理院、康复医院。

  2022年7月,国家卫健委等11部门联合印发《关于进一步推进医养结合发展的指导意见》明确提出,各地要优化医疗资源布局,通过新建、改扩建、转型发展等方式,加强康复医院、护理院(中心、站)和安宁疗护机构建设,支持老年医学科和安宁疗护科发展,支持医疗资源丰富地区的二级及以下医疗卫生机构转型,开展康复、护理以及医养结合服务。

  综上所述,目前在我国三级医疗康复体系中,原来大量集中在三级综合医院的康复医疗资源,正在向二级综合医院、康复医院以及基层医疗机构延伸普及,随着老龄化社会的到来,康复医学规范化建设在基层医疗机构的重要性愈发凸显,我国康复医疗体系建设尚有极大发展空间。

  围绕“让全民享有高水平康复医疗服务”的战略布局,公司始终以技术创新为公司发展的第一驱动力,秉承“坚持科技创新支撑,产学研用一体,引领康复未来”的发展理念,高度重视产品质量,并持续提升服务品质,为社会、客户、员工和股东持续创造价值。公司以市场需求为导向,用创新方法加速技术革新,整合行业有效资源,有计划、有步骤,积极稳妥地实施公司规模化、专业化和品牌化的战略目标,增强综合实力和企业核心竞争力,实现公司的可持续发展,旨在成为世界领先的康复医疗装备和服务提供商。

  公司拥有行业领先的自主知识产权的核心技术积累。截至2022年底,公司获得专利1251项,形成了覆盖多种临床需求的康复医疗技术平台,构建了自主、完善、高效的研发体系。研发投入持续增加,研发人员占全体员工的比例达25.48%,研发费用占全年营业收入的比例增至18.92%。

  公司依托国家级企业技术中心,持续打造一流创新平台,在总部、郑州、天津、南京研发中心规模继续扩大的基础上,开展成都、深圳等研发中心的建设。利用多研发中心布局,加大高端科技人才的培养和引进,通过产学研合作将科技成果及时转化,为公司自主创新提供持续动力,保持公司在康复行业中的技术领先地位。

  公司继续完善国内康复行业纵深布局,瞄准国际康复产业市场,逐步扩展国际业务。同时,公司将以大数据云平台支撑的系统化康复解决方案为基础,以康复设备展销一体化为枢纽,向客户提供差异化、系统化、专业化的精准服务,继续优化医院各个临床专科的康复解决方案,进一步开拓养老康复、儿童康复、产后康复、社区及居家康复等市场领域。

  公司将凭借卓越的品牌、丰富的产品序列、通达的渠道和庞大的客户群体,深化现有销售网络布局,进一步提升销售及服务能力,利用优势区域的辐射作用,持续深耕国内B端市场、开拓C端市场。同时,为开拓国际市场,公司将积极进行CE、FDA注册认证等工作,深入研究国际市场准入标准,优化现有出口产品序列,搭建国际市场经销商体系。

  围绕“让全民享有高水平康复医疗服务”的战略布局,公司持续通过内生式发展+外延式收购方式,夯实公司优势领域基础,储备全产业链前沿技术。在做好募投项目提升公司产能的同时,加强与其他企业的合作,充盈产品种类,优化产品结构,加大成长型业务的市场份额、寻找进一步的持续增长空间,打造“全科、全院、全域”、“全人群、全病种、全生命过程”的智慧康养服务体系,建立集人才培养、技术研发、装备制造、康复服务为一体的康养产业新生态。

  公司在已建成工业互联网平台的基础上,实现OA、MES、ERP等信息化系统融合,在康复医疗设备智能制造服务平台、康复医联网、康复医联体三个方面形成一个统一的有机整体。为企业和产业链上下游机构,提供支撑康复医疗设备制造资源泛在连接、弹性供给、高效配置的云服务平台,实现面向康复医疗设备制造行业的设计研发管理、流程控制优化、智能生产管控、产品远程诊断、设备预测性维护、产品全生命周期管理等功能,为康复行业产业链信息化协同提供服务支撑。

  公司建设学术会议中心,与国家级学(协)会建立紧密联系,积极参加/承办各学会组织的学术交流活动,牵头举办国家级康复医学峰会,并成为多个学会组织的指定会议承办方,建立了覆盖全国的市场渠道网络布局和学术推广体系,和数千名行业专家、数百家行业主流医疗机构建立了长期友好的合作关系,具备强大的产品塑造、推广、宣传能力,实现品牌带动战略。

  2023年,公司继续以技术创新为发展的第一驱动力,秉承“坚持科技创新支撑,产学研用一体,引领康复未来”的发展理念,以市场需求和一体化项目建设为导向,持续加大研发投入,不断推出高附加值、高品质的新产品,持续推进和优化临床康复一体化解决方案,依托公司出众的产业化能力和强大的商业化能力,积极稳妥地实施公司规模化、专业化和品牌化的战略目标。

  报告期内,公司研发人员为434人,占公司总人数的25.48%;研发投入9,240.91万元,占公司营业收入的18.92%。2023年,公司凭借国家企业技术中心、河南省智能康复设备创新中心、河南省智慧康养设备产业研究院、康复医疗设备工业互联网云平台、博士后科研工作站等创新平台,在总部、郑州、天津、南京研发中心规模继续扩大的基础上,开展成都、深圳等研发中心的建设,引进各地高端康复技术人才,加强研发团队建设、加大研发投入,促进前沿技术突破,不断增强核心技术积累,持续提升公司整体研发实力,保持公司在康复行业中处于技术领先地位。

  运用智能化技术以及人因工程设计,实现康复医疗设备的色彩搭配、空间布局、网络互联组合的一体化解决方案,同时完成与医院HIS管理系统和信息管理软件的标准化对接,从而为客户打造智慧化的康复医疗空间,实现公司30余个临床专科解决方案的物理空间和网络的一体化。

  公司利用募集资金,已启动展览中心建设,将实现医疗机构常见临床专科解决方案、养老机构康养结合综合解决方案、教育机构康复实训中心建设解决方案、部队军事训练伤解决方案、残联康复中心综合解决方案等样板间设计,打造空间装备一体化布局,为客户提供各类康复解决方案的实景展示。

  报告期内,公司以临床康复整体解决方案为抓手,多专科康复市场齐头并进。从装备层面,公司针对国家卫健委等八部委《关于加快推进康复医疗工作发展的意见》提出的神经康复、骨科康复、心肺康复、儿童康复、老年康复、疼痛康复、重症康复、中医康复、心理康复等重点康复领域的治疗需求,以及《2022年国家医疗质量安全改进目标》要求提升设备研发,补充临床缺失的康复治疗手段、丰富临床康复治疗内涵。

  公司持续增加临床康复治疗设备与服务内容。从销售层面,扩充相应产品线事业部、基层事业部和部队事业部等,补充相应人员配置,在原有的销售团队形成矩阵式管理模式,以更加专业的服务开拓市场和服务客户,提高公司产品服务领域和市场覆盖率。

  已有56家主力机构披露2022-12-31报告期持股数据,持仓量总计1509.84万股,占流通A股29.66%

  近期的平均成本为46.26元。多头行情中,并且有加速上涨趋势。已发现中线买入信号。该股资金方面呈流出状态,投资者请谨慎投资。该公司运营状况尚可,多数机构认为该股长期投资价值较高,投资者可加强关注。

  限售解禁:解禁1.075亿股(预计值),占总股本比例67.18%,股份类型:首发原股东限售股份。(本次数据根据公告推理而来,实际情况以上市公司公告为准)

  股东人数变化:一季报显示,公司股东人数比上期(2022-12-31)减少352户,幅度-5.55%

  参控公司:参控北京玛斯特康复理疗设备有限责任公司,参控比例为100.0000%,参控关系为孙公司

  投资者关系关于同花顺软件下载法律声明运营许可联系我们友情链接招聘英才用户体验计划

  不良信息举报电话举报邮箱: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B2-2009023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