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OB手机客户端鲁抗医药2022年年度董事会经营评述

  新闻资讯     |      2023-04-23 23:18

  公司董事会按照《公司法》、《证券法》、《上海证券交易所股票上市规则》等有关法律法规以及《公司章程》的规定,认真履行股东大会赋予的职责,规范运作、科学决策、积极推动公司各项业务发展。公司各项工作有序推进,保持了良好的发展态势。公司积极践行“以市场为核心、以客户为中心”的经营理念,通过营销组织架构调整,强化责任制考核,引领制剂销售增量。制剂产品实施“一品一策”,重新定位、做好顶层设计。以终端开发为中心做好新产品开发,新产品产业化成效显著,新获批产品实现盈利。制剂产品1-12月份收入19.02亿元,新药、普药均有较大幅度增长。新获批产品增加销售收入7000多万元。兽药制剂保持持续增长势头,2018-2022年兽药制剂每年均实现40%以上增长。农药制剂收入实现1.06亿元,同比增长5%。生产方面各单位以千万级增量为抓手,64项千万级增量目标值全年完成78.87%。公司稳步推进原料药制剂一体化的产业布局,持续强化产供销有效衔接,进一步提升产品质量、工艺水平、成本控制等方面的综合竞争实力,公司原料生产车间负荷率明显提高。加速新产品导入及管线建设,推进核心品种的产品成本全面分析、节能降耗控费等多项管理提升;同时,进一步扩能扩产、优化产能布局,重点产品工艺优化进步显著,MAH合作项目进一步扩大。制剂生产进一步挖掘产能潜力,降低费用,提升产品竞争力,公司降成本工作成效显著,累计降成本7878.27万元。2022年研发投入3.11亿元,公司产品管线不断丰富和发展。全身抗感染类药物得到巩固和提升。新增6个全身抗感染类产品研发。公司第二大类产品初见雏形,心脑血管和降糖类在产、在研产品15个。逐步丰富呼吸类、抗癌类、男科类产品管线进入一期临床试验阶段,创新药TRN-157取得临床试验通知书;多索茶碱、艾司奥美拉唑钠2个原料药获批,注射用艾司奥美拉唑钠(40mg)获药品注册证书。注射用头孢曲松钠、注射用头孢西丁钠、注射用头孢他啶、注射用头孢噻肟钠等9个产品通过一致性评价,其中注射用青霉素钠为首家过评,11个品种在CDE申报一致性评价获受理;鲁抗为国内首家获泰乐菌素欧洲CEP证书的企业。2022年公司两个国家重点科技攻关项目取得阶段性成果,鲁抗国际合作生物疫苗及高端制剂产业化、关键医药中间体及生物农药科技攻关项目两个项目获批山东省重大项目。其中,年度重点项目包括多功能发酵车间项目与邹城园区15000吨中水回用项目均已经投入运行。数字化转型助推企业实现高质量发展,公司通过工业和信息化部对两化融合管理体系进行外部审核。《鲁抗医药智慧运行工业互联网平台》入选工信部工业互联网试点示范项目,入选全国企业联合会2022年全国智慧企业创新案例,荣获2022年度山东省智能制造标杆企业。深入推进数字化转型,构建四大运营平台,即数字工厂运营平台,业务管控运营平台,集团管控运营平台及集团大数据运营平台建设。生产车间自动化改造方面已经累计投入1.57亿,建立了12条后包装生产线套自动灯检机,建立了发酵自控系统、合成自控系统和溶媒回收自控系统,建立了自动化立体仓库。通过智能化改造,显著提高了产品质量、提升了产线产能和生产效率,公司人均劳动生产率提高了45.77%。筑牢生命线工程。实现了公司年度安全生产目标。完成安全生产专项整治三年行动、推进危险化学品安全风险集中治理。全面落实“一岗双责”和“八抓二十项”创新举措的落实。环保管理方面,2022年环保投入17339万元,邹城园区3个法人完成省厅重污染治理B级企业验收。公司废水脱盐项目顺利调试运行。质量管理方面,2022年公司原料制剂共计生产91个品种14376批产品,产品一次合格率99.80%,出厂合格率100%;质量事故为0,抽检合格率100%。公司及各级子公司符合建立董事会条件的已全部建立董事会,外部董事占多数。公司及所属子公司建立了党委会(支委会)、董事会、经理层权责法定、权责透明、协调运转、有效制衡的公司治理机制,建立了“三重一大”决策清单,严格执行“两会一层”议事规则与议事清单。加强子公司管控。公司制订具有个性化的成长性子公司管控帮扶工作方案,印发《控股子公司日常监控管理办法》《公司管理部门子公司管控责任清单》,安全、环保、质量等管理职责进一步覆盖子公司管理。2022年是我国十四五发展规划实施的第二年,是医药行业极不平凡的一年,也是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的重要一年。行业政策频出,一致性评价、国家集采、省级联采、医保目录发布、质量监管、准入监管、合规监管、研发监管等政策全面铺开。2022年以来,医药政策频发、集采药品降价、原料药生产成本上升、以及原辅料、燃料动力等价格上涨的影响,医药行业经受了严峻考验。国家统计局数据,2022年,医药制造业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同比下降3.4%,比2021年减少28.2个百分点。医药制造业营业收入33633.7亿元,同比增长0.5%;实现利润5153.5亿元,同比下降26.3%;出货值3850.2亿元,同比下降17.1%。医药制造业营业成本19766亿元,同比增长8.9%;应收账款同比增长15.1%;亏损企业同比增加140家;亏损企业亏损额同比增加18.5%。医药行业的消费支出与国民经济发展水平、人民生活质量存在较强的相关性。我国经济水平稳定增长,人民生活水平不断提升,居民健康意识提升、社会老龄化程度提高、医保投入增加、医疗体制改革深入开展,政府医疗卫生投入稳步提高,这些因素均促使医药行业保持较快的增长,没有明显的行业周期性。医药制造行业受政策调控的引导较为明显,在宏观政策的影响下步入阶段性的产业结构调整,并随着政府通过加速审批、加强监管等呈现一定时期内的增长或回调。公司以发展生态医药、服务人类健康为使命,在“创新、品质、品行”核心价值观的统领下,打造健康和谐、公平公正、敢于创新、善于学习的鲁抗,建设创新智慧诚信企业,制造优质安全高效的药品,服务人民医疗保健事业。公司主要产品国内市场占有率逐年增加,有54个品规位列全国前十,大观霉素、青霉素等18个品规居全国第一位。公司入选工信部2021年度中国医药工业百强55位;2022年度研发综合实力百强企业中化药排名第44位、医药综合排名第61位。公司属于医药制造行业,主要从事医药产品的研发、生产和销售等业务。公司产品涉及抗生素类、氨基酸类、心脑血管类、抗病毒类、消化系统类、内分泌类、呼吸系统类、半合成抗生素类原料药、生物药品以及相关制剂、输液、中成药、医药中间体、动物保健用抗生素、淀粉、葡萄糖等。产品涵盖胶囊剂、片剂、分散片、粉针剂、颗粒剂、干混悬剂、水针剂、预混剂、复方制剂等500余个品规。公司积累了在抗生素领域的优势,生产规模、技术水平、产品质量在国内均处于领先地位,青霉素系列、半合抗系列及兽用抗生素产品品种较为齐全,覆盖了原料药到制剂的大部分品种,形成了从发酵原料到半合成原料药再到制剂的完整产品链。公司推行阳光招标采购、招采分离制度。按照“三分离”原则,成立了招标管理委员会和招标管理办公室,将招标、采购过程进行分段管理,评标、定标、采购工作划归于不同部门管理,实现评标与定标分离、招标与采购分离,避免权力过于集中,从组织上实现了招采分离。关键原辅包材、中间体同国内知名企业建立战略合作伙伴关系;通用高附加值的物品实行厂家直采,落实年度供应协议,保证供货安全,降低采购成本;对供应商实行动态管理,定期对供应商产品质量和服务进行评价,优胜劣汰。本公司各下属企业以医药市场需求为导向,根据市场预测制定年度、月度、周生产计划,并按生产计划安排生产。严格按照国家GMP的要求组织生产,从原料采购、人员配置、设备管理、生产过程、质量控制、包装运输等方面,严格执行国家相关规定;在药品、产品的整个制造过程中,质量管理部门对原料、辅料、包装材料、中间产品、成品进行全程检测及监控,确保产品质量安全。同时,本公司对各下属企业的生产管理在技术质量、环境保护、职工安全卫生健康等方面进行监督指导。公司制剂销售综合运用“渠道分销+终端配送+招商代理+学术推广+委托加工+药品集采配送”的销售模式,通过各级经销商或代理商的销售渠道和公司销售队伍实现对全国大部分市场终端的覆盖。适应国家集采、联盟采购、挂网准入、医疗机构议价。以基本药物配送、代理分销为主,加强精细化招商和终端销售,加大学术宣传及推广力度,明确区域开发措施和推广促销,强化品牌药与终端掌控,加大重点市场策划和实施增量开发。积极适应行业政策变化,做好县级医院及乡镇卫生院、社区、诊所终端的开发,提升终端掌控能力。公司原料药销售坚持商业模式创新,落实营销精细化管理,完善销售管理制度,制定营销风险防控措施;做好上下游客户战略合作,加强购销协同,研判市场趋势,控制上游成本;积极开展原料药产品供应商备案和一致性评价关联,稳定销量;做好知识营销、品牌营销,通过国内和国际市场业务交流,不断发展、壮大公司人用原料药产品市场份额,提升鲁抗产品销量和市场占有率。公司兽药原料与兽药制剂销售多措并举,原料以终端为主,辅助渠道营销的运营模式,实现区域的全覆盖;制剂产品主要采取集团客户开发模式+大客户模式(中大型养殖场开发)+渠道“扁平化”模式(区域核心客户培养)+技术营销模式(三级技术服务体系)+电子商务模式(渠道订货、在线宣传服务)的营销模式,实现集团客户、中大型养殖场和渠道散户的全面覆盖;多产品线多渠道布局营销模式,做好国内市场的同时积极开发国际市场;充分发挥原料药制剂一体化优势,打造核心产品营销模式,提高制剂与原料药配套能力,实现产品差异化,提高市场竞争力。公司以药物研究院为主要研发机构,充分发挥国家级企业技术中心、省工程技术研究中心、省工程实验室、博士后科研工作站、省品牌国际科技合作基地等科技创新基地作用,与国内外科研院所与大中专院校通过共建科技创新平台、共建实验室、项目合作、人才引进等方式开展产学研合作,采取自主研发、委托研发相结合模式,按照国家要求和公司既定目标开展创新药、仿制药、生物技术产品开发、一致性评价、新产品转化等研发创新工作,逐步形成高效、稳定、可持续的新产品研发模式。1、2022年公司不断提升营销能力,调整产品结构,充实产品管线,产品产量和销量持续增长,公司整体经营运行良好,营业收入较上年同期增长14.17%。2、报告期内,公司主营业务毛利额12.20亿元,较上年同期增长5.68%。3、2022年公司汇兑损益增加.公司外销产品以美元结算为主,受人民币兑美元汇率贬值影响,公司在报告期内实现汇兑收益,对公司全年经营业绩产生积极影响。公司拥有强大的科技研发和技术创新能力,拥有国家高新技术企业7个,国家级企业技术中心1个、山东省企业技术中心3个、成立国家级博士后科研工作站1个,省级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和绿色制药工程实验室各1个,是“国家火炬计划重点高新技术企业”,首批“国家综合性新药研发技术大平台(山东)产业化示范企业”,齐鲁工匠创新工作室,山东省技术创新示范企业,山东省品牌国际科技合作基地。2022年公司科技创新成果“恩替卡韦及分散片产业化关键技术研发与应用”项目获第九届淮海科学技术奖二等奖。2022年公司参与制定国家药品标准7项。全年共获得专利授权47项。公司是国内四大抗生素生产基地之一,青霉素类、头孢类抗生素在全国占有优势地位。大观霉素、青霉素等18个品种居全国第一。以抗感染类产品为基础,不断丰富产品管线,形成心脑血管类、抗病毒类、消化系统类、内分泌类、呼吸系统类、维矿类等多领域覆盖。目前使用的“鲁抗”牌商标是“中国驰名商标”、“山东省著名商标”、“重点培育的出口品牌”;公司通过ISO9001质量体系认证、ISO14000环境体系认证和OSHMS职业健康安全体系认证。公司与全国流通百强企业保持长期稳定合作,拥有广泛稳定的客户基础,以先进的市场营销和营销管理模式、周到的售后服务、快速有力的物流保障,在市场细分领域不断巩固核心产品,将存量业务稳健经营与增量业务扩展有效结合,不断提高产品的市场渗透力和覆盖率。公司产品涵盖胶囊剂、片剂、分散片、粉针剂、颗粒剂、干混悬剂、水针剂、预混剂、复方制剂等,产品以抗感染类产品为基础,不断丰富产品管线,形成心脑血管类、抗病毒类、消化系统类、内分泌类、呼吸系统类等多领域覆盖。公司通过技术升级,实现了质量、产能的进一步提升。报告期内,公司实现营业收入56.21亿元,同比增长14.17%,实现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1.38亿元,同比增长54.80%。1、人口老龄化与健康管理意识增强推动医疗需求提升,疾病诊疗渗透率仍有待提高,医疗服务场景更趋多元据《国家人口发展规划(2016-2030年)》显示,我国60岁及以上老年人口数量平稳增长,2021-2030年增速明显加快。中老年人口是疾病高发群体,肿瘤、心脑血管、自身免疫、眼科及齿科相关疾病患病率较高。同时,人均预期寿命与居民可支配收入的持续提升将带动多层次、多样化健康管理需求快速增长,健康产品、健康服务等总需求也将急剧增加,消费性医疗、私人高端性医疗等非基本医疗服务需求将在未来呈现快速增长的态势。在市场格局逐步稳定的背景下,领先企业正逐步尝试通过产品创新、运营效率提升和渠道拓展等维度进行破局。集采背景下,创新药与创新器械产品的生命周期受到挤压,但短期内尚未具备带量采购的条件,国家医保局也明确表态暂不将其纳入集采范围,并通过优先审批通道等政策支持创新。此外,领先药械企业也在尝试通过集采标外市场,尤其是零售渠道来拓展市场通路,以追求更高的盈利水平与回报率。3、数字化医疗服务向疾病预防和健康管理拓展,“未来医疗”初具规模除消费者对数字化医疗的开放态度外,医疗大数据的积累、数字化应用场景的延伸与政府等更多相关的协作使得中国的医疗健康服务从疾病后置治疗向前置预防以及健康管理环节延伸拓展。在《“十四五”优质高效医疗卫生服务体系建设实施方案》等--系列政策的引导和支持下,三级医院扩容、基层医院提质等医疗新基建立项数量显著高于往年。2022年9月,《国家卫健委开展财政贴息贷款更新改造医疗设备的通知》正式出台,预计带来超2000亿资金支持,有效缓解各级政府的财政压力与医疗机构的资金压力,并进一步加速推动医疗新基建发展。受此影响,除前期土建环节外,手术室、ICU、影像科、病理科、检验科与药房中期建设所需的医疗设备以及后期医疗信息化工程的相关需求将持续走高。5、医疗支付仍旧面临压力,腾笼换鸟之际,支付端结构性优化势在必行自DRG/DIP在试点城市模拟运行起,结合带量采购逐步落地实施,我国医保基金压力得到有效缓解,医保基金结余从2021年起实现持续增长。但我国医疗支付供给侧仍存在结构性短板,在直接医疗支出中商业健康险赔付占比不足5%,更多的支付压力仍旧由患者个人承担;而根据《2022年惠民保可持续发展趋势洞察》报告显示,截至2021年底惠民保整体参保率仅为6%。凭借快速发展的趋势,政府、药械企业、第三方服务机构等更多相关方积极入局,为商业健康险进一步实现产品创新、质量提升和扩大覆盖带来了渠道、信用背书、增值服务等诸多助力。6、依托政策支持、技术突破与供应链重塑,国产替代将向生物医药产业链上下游不断延伸《十四五”医药工业发展规划》明确指出“产业链要稳定可控,关键共性技术要突破,重点领域短板要补齐”等要点,同时新修订的《科学技术进步法》进一步要求政府采购应当优先购买国产品牌的科技创新产品及服务。2019年以前,中国生命科学与制药相关设备、耗材领域--直由外资企业主导,尤其是2022年以来,国产厂商凭借国内供应链相对稳定的优势,同时积极发挥主观能动性,兑现多年积累的技术实力,寻求产品突破、扩大产能,成功在制药设备和包材、生物实验试剂耗材等细分赛道蜕变成国内与全球市场中-股不可忽略的新兴力量。创新药创新医疗002173)器械/设备:政策层面持续大力支持创新药物与医疗器械本土化发展,中国企业在以上领域不断实现技术创新,深化全球产业链地位。生物创新药仍将占据医疗投资的核心关注地位。其中,基因治疗、免疫细胞治疗等已被验证落地性的细分赛道由于其持续性技术创新需求和市场增量空间等要素,将持续保持较高热度。8、跨境交易合作将趋于频繁,优质标的识别、海外市场准入与产业链布局为核心能力国产医药企业加速布局海外,而海外资本与产业也积极寻求进入中国市场的战略机会。出海角度,随着药品集采、医保谈判持续推进,国内医药企业发展空间被日益压缩;与此同时,国际市场对我国药企创新研发能力认可度逐步提升,海外新兴市场也展现出强劲的市场潜力与未满足需求。在此背景下,医药企业纷纷走出国门迈向全球化,以寻找发展的沃土。2023年公司将全面贯彻“十四五”生产经营总方针(销售是“龙头”,研发(技术)是动力,产能是基础,守牢底线是保障,班子建设是关键),全面提升管理水平、产品盈利水平,推动公司高质量发展。2023年,公司将以习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精神,“十四五”生产经营总方针,全面提升管理水平、产品盈利水平,推动公司高质量发展。2023年度工作目标:营业收入60亿元,同比增长7%以上。通过一致性评价的原料药要以具备质量优势和成本优势为目标,持续优化技术和质量,降低成本,提高竞争力。列入补链强链计划的原料药要制定明确的年度计划和进度,纳入管理专项。在研原料药纳入药物研究院管理专项。其他推进产业化的品种,加快进度尽快实现产业化。2023年要实现公司制剂板块的重大突破。加快产品市场招商以及终端开发工作,实现产品快速覆盖增量;稳固标外市场份额的同时加快挂网补标工作;做好集采续标以及市场开发工作,提升产品市场占比;加强儿科用药市场开发,借助现有渠道实现高端医疗机构快速覆盖。提高一致性评价过评后的产品竞争力,及时跟进国家药品集中采购及各省或省级联盟的药品集中带量采购、国采到期产品续标等项目,落实产能匹配。稳定原料药生产基本盘。一是优化原料药结构。泰妙菌素、泰拉霉素、头孢噻呋钠等产品需要提高产销量,提高原料占比。二是生产技术保持高水平的稳定,成本在现有条件下做到极致。要尽快缩小与竞争对手的差距,减少泰乐菌素生产水平的波动。三是围绕泰乐产品链做好原料制剂一体化发展,推动和养殖业的终端融合。四是国内市场和国际市场要均衡发展,提升公司国际市场原料注册水平。2023年公司项目建设要以补链强链、加快新研发产品产业化、提高主导产品的市场竞争力为核心,加快产业化项目建设、环保动力设施提升等。实施项目全流程管理,确保投资收益,确保达产达效。各子公司树立发展的紧迫感,围绕完成中长期发展目标,持续推进六项转变:完成小企业向大企业的转变、实现效益增长点向效益支撑点的转变、实现以生产为主的企业向以研发和销售为主的企业转变、管理模式由要素简化向要素富集转变、增长模式由粗放型向精准控制转变、产品结构由“大而全”向“精而强”转变。要牢固树立“安全、环保、质量是最大效益”的观念,夯实筑牢企业生命线工程。全面推进用药安全及药物警戒建设,提升风险预知、预防、预控能力。做好高风险原料药、制剂的质量提升;做好新上补链强链原料药产品的质量控制,确保产品质量达到预期目标;落实2023年安措项目,加快安全生产信息化建设,努力提升安全生产能力;环保管理要严抓源头排放,定期监测VOCs,确保车间环保设施运行,持续减少异味气体的排放。全面实现固体废物的规范化管理工作,做好环保降成本工作,继续挖潜车间源头环保降成本,完成单位产品废溶媒产生量降低10%的管理要求。医药行业是受到政府政策影响较大的行业之一,医药行业产业政策以及国家、地方性法律法规的变化,将直接影响医药行业的景气程度。药品集中带量采购、医保政策调整等措施,更是深刻影响医药行业的各个领域。自2018年以来国家层面已开展七批药品带量采购,累计覆盖294个药品,《“十四五”全民医疗保险规划》提出要求,到2025年国家和省级药品集中采购品种达到500个。未来,随着国家医疗卫生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化,医药政策陆续出台,集中带量采购的持续推进,可能对医药行业带来较大的冲击。面对上述风险,公司将密切关注政策变化,加强政策的解读与分析,积极应对。同时发挥企业产业链优势,积极适应国家医药改革的相关政策,另一方面通过改善经营管理水平、加强品牌驱动,带动企业销售收入和利润的稳步增长,保持企业持续发展动力。原材料成本占产品成本的比重较大,价格波动直接影响公司盈利水平。受国内供求关系、行业发展趋势及国家政策等方面的影响,大宗物料价格容易出现波动,会给公司产品销售及盈利带来不利影响。公司紧跟原材料上下游的动态信息,综合分析原材料的价格走势,进行合理的原材料储备;关键原辅包材、中间体同国内知名企业建立战略合作伙伴关系;落实年度供应协议,保证供货安全,降低采购成本。研发是企业发展的命脉,公司每年投入大量的研发经费用于产品开发和技术创新。但药品研发周期长、环节多、投入大、风险高的特点,容易受到不可预测因素的影响。此外,药品若出现研发进度和方向与未来市场需求不相符、药品上市后销售情况不达预期或药品研发失败均可能影响到前期投入的回收和经济效益的实现,进而对公司的盈利水平和发展构成不利影响。公司不断加强研发团队的建设,严格执行立项、研发及临床研究阶段的评估流程,加强对项目实施过程中的控制与管理,控制研发成本,提高新产品开发的成功率;同时密切跟踪国内外相关领域领先的研究动态,积极推进多种研发合作模式,降低研发风险。从国际、国内形势来看,在2030年碳排放达峰和2060年碳中和背景下,环保压力与日俱增,这对环保达标排放、节能减排提出了更高要求。虽然公司一直注重环保问题,在园区配套了环保设施,制定了相关的环保安全生产制度,但仍存在因设备故障或管理疏漏等情况发生环保事故的风险。公司将坚决贯彻落实国家和省市安全、环保工作要求,守住安全环保生命线,加大安全环保投入,严格污染物达标排放,保持企业与城市和谐共融,将碳达峰和碳中和带来的挑战和压力转化为企业持续发展发展的动力。

  【机构去哪儿】“宁王”业绩大爆炸!1720人参与调研;机构蜂拥“叩门”新能源产业链,这些公司成宠儿

  深市322份一季报出炉:逾6 成企业业绩增长 新能源、通信龙头表现亮眼

  已有30家主力机构披露2022-12-31报告期持股数据,持仓量总计2.62亿股,占流通A股29.53%

  近期的平均成本为6.79元。空头行情中,并且有加速下跌的趋势。已发现中线卖出信号。该股资金方面呈流出状态,投资者请谨慎投资。该公司运营状况良好,多数机构认为该股长期投资价值一般。

  投资者关系关于同花顺软件下载法律声明运营许可联系我们友情链接招聘英才用户体验计划

  BOB手机客户端

  不良信息举报电话举报邮箱: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B2-2009023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