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方通知!大批三甲医院开始采购设备BOB手机客户端

  新闻资讯     |      2023-02-13 10:20

  近日,河南省卫健委发布《关于同意河南大学第一附属医院等医疗机构配置乙类大型医用设备的通知》,福建省卫健委发布《乙类大型医用设备配置许可证发放名单(2022年第2季度)》,一批大三甲医院获乙类大型医用设备配置许可!

  据通知了解,本次河南省批准了126家公立医疗机构配置乙类大型医用设备。其中,64排及以上X线计算机断层扫描仪(CT)83台,1.5T及以上磁共振成像系统(MR)81台,直线家公立医疗机构置乙类大型医用设备。其中,医用直线台,X线正电子发射断层扫描仪(PET/CT)1台,以及医用磁共振成像系统(MRI)1台。

  随着新一轮乙类大型医疗设备配置许可下发,这批医院必然会尽快配齐相应设备。这也将再次给国产械企带来发展良机。

  一直以来,我国大型医用设备配置审批都非常严格,医疗机构只有获得《大型医用设备配置许可证》后,方可购置大型医用设备。而其中,甲类大型设备由国家卫计委审批,乙类大型设备由省级卫计部门审批。

  但可以发现,近年来大型医疗设备配置许可正不断放开。国家相关部门连续出台的一系列政策,为大型设备开辟了新的市场空间。

  早在2018年,国家就更新了《大型医用设备配置许可管理目录》,正式放开64排以下CT配置限制,并将PET/CT从国家统一规划配置的甲类设备调整为省内统一规划的乙类设备。且将首次配置大型医疗器械纳入甲类管理目录的价格低限由500万元人民币上调至3000万元。

  此后,国家卫健委发布了《社会办医疗机构大型医用设备配置“证照分离”改革实施方案》,在全国范围内,社会办医疗机构乙类大型医用设备配置许可正式落地告知承诺制,并且在自由贸易试验区内完全放开,取消行政审批、改为备案制。也就是说,全国社会办医疗机构大型设备配置全面放开。

  政策加持,大型医用设备配置规划总量大幅提升,公立医院大型设备配置许可的数量也以肉眼可见的速度逐年增加。

  一方面,在国务院办公厅发布的《关于城市公立医院综合改革试点的指导意见》中,明确强调公立医院要优先配置国产医用设备;另一方面,国家财政也在不断收紧。

  今年3月,国家卫健委发布了《国家卫生健康委2022年部门预算》,公立医院预算减少了65698.3万元,相比2021年降低了8.96%。

  据公开资料显示,很多公立医疗机构获得的财政投入“基本支出”相对较小,医院收入主要依赖经营所得。一些项目支出的财政投入往往只是工程决算的一小部分,医院基本建设和购置大型设备主要靠医务人员共同努力。同时,中央也曾三令五申严厉禁止公立医院举债建设。

  因此,国家在财政拨款减少后,公立医院最先要削减的多半是医疗设备配置的预算。也就是说,高性价比的国产设备或将成为医疗机构的第一选择。

  以核磁共振为例,有业内人士表示,近年来国内厂家的核磁共振已经有了极大进步。在1.5T的中端产品上可以做到总体性能接近进口产品,甚至部分功能还能实现赶超,完全可以满足医院日常检查需求。

  与多年前相比,越来越多的三甲医院对国产高端医疗设备的印象已有很大改观。其高端市场正逐渐被联影、东软、明峰等一系列国产知名械企突破。

  不过,从进口到国产的替代仍是一个缓慢的过程。政策的大浪淘沙将倒逼国产医疗器械厂商提升自主研发、创新发展能力,努力钻研新技术,迎合新需求。只有不断向高端制造升级,才能真正打破进口企业在高端器械领域的垄断地位。

  医疗器械ETF(159883)为目前A股规模最大的一只医疗器械行业ETF。该ETF追踪中证全指医疗器械指数,覆盖医疗设备、医美、IVD、医疗耗材等四大板块,全面表征A股医疗器械行业发展。前十大权重分别为迈瑞医疗爱美客万泰生物乐普医疗健帆生物欧普康视九安医疗金域医学达安基因奕瑞科技等龙头股,合计占比将近5成。

  双创成份占比超7成。标的指数成分股中包含52只科创板+创业板股票,合计占比高达71.57%。板块投资门槛高,且高价股较多。相较而言,医疗器械ETF开通证券账户即可进行高效交易,一手仅需70元出头,免缴印花税,更适合普通投资者。

  医疗新基建大势所趋。医疗新基建是国家医疗系统建设的大趋势,尤其在新冠疫情冲击下国内医疗短板显现(医疗资源紧张)背景下更受重视。后疫情时代,全球加强公共卫生建设,顺应医疗新基建浪潮,也为国内医疗器械产品出海提供发展机遇,医疗器械行业国产替代、国际化进程持续加速。

  估值仍处历史低位。随着板块风险持续释放,估值修复行情或可期。截至8月5日,标的指数最新PE估值仅19.60倍,处历史0.22%百分位,低于同类医药医疗类指数,板块布局性价比凸显。

  场内场外双覆盖。医疗器械种类繁杂且研究门槛较高,个股波动大,个人投资者研究难度较高,借道指数基金更省心,还可分散个股投资风险。场内用户可通过医疗器械ETF(159883),场外用户可通过联接基金(A份额013415,C份额013416)进行申购、定投。

  风险提示:投资有风险,投资需谨慎。以上资料仅为服务信息,不作为个股推荐,不构成对投资人的任何实质性建议或承诺,也不作为任何法律文件。基金管理人承诺以诚实信用、勤勉尽责的原则管理和运用基金资产,但不保证本基金一定盈利,也不保证最低收益。本基金的过往业绩及其净值高低并不预示其未来业绩表现,基金管理人管理的其他基金的业绩并不构成对本基金业绩表现的保证。投资不同类型的基金将获得不同的收益预期,并承担不同程度的风险。通常基金的收益预期越高,风险越大。永赢医疗器械ETF及永赢中证全指医疗器械ETF发起联接属于中高风险(R4)产品,风险等级高于货币市场基金及债券型证券投资基金,适合经客户风险承受能力等级测评后结果为成长型(C4)及以上的投资者。基金风险等级与投资者风险承受能力等级对照表详见永赢基金官网。投资者通过代销机构提交交易申请时,应以代销机构的风险评级规则为准。本基金特有风险包括:标的指数回报与股票市场平均回报偏离的风险、标的指数波动的风险、基金投资组合回报与标的指数回报偏离的风险、跟踪误差控制未达约定目标的风险、基金份额二级市场交易价格折溢价的风险、IOPV计算错误的风险、退市风险、投资者申购失败的风险、投资者赎回失败的风险、基金份额赎回对价的变现风险、申购赎回清单标识设置风险、股指期货投资风险、资产支持证券投资风险、基金收益分配后基金份额净值低于面值的风险、标的指数变更的风险、指数编制机构停止服务的风险、成份股停牌的风险、第三方机构服务的风险、存托凭证投资风险、参与转融通证券出借业务的风险等。敬请投资者在做出投资决策之前,仔细阅读产品法律文件,充分认识本基金的风险收益特征和产品特性,充分考虑自身的风险承受能力,理性判断并谨慎做出投资决策。

  免责声明:转载内容仅供观摩学习交流之用,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内容为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其任职机构立场及任何产品的投资策略。本文只提供参考并不构成任何投资及应用建议。如您认为本文对您的知识产权造成了侵害,请立即告知,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处理。

  郑重声明:用户在基金吧/财富号/股吧等社区发表的所有信息(包括但不限于文字、视频、音频、数据及图表)仅代表个人观点,与本网站立场无关,不对您构成任何投资建议,据此操作风险自担。

  请勿相信代客理财、免费荐股和炒股培训等宣传内容,远离非法证券活动。请勿添加发言用户的手机号码、公众号、微博、微信及QQ等信息,谨防上当受骗!

  多次修改的业绩预告,时间追溯到去年1月份,2021年1月30日蓝帆医疗第一次出2020年全年业绩预告的时候,预计的净利润是30-34亿,当年英科预计的净利润是70亿。然后到2021年3月26日的时候,立马砍掉一半净利润,大幅向下修业绩预告15-18亿。蓝帆业绩烂,高价并购一些国外的垃圾资产,这些的送人头操作可以理解,都不是为了钱嘛。但是上市公司公告得讲诚信吧?年报预告计提个商誉减值损失都不会做?吃相不要太难看好吧!不能吃了大便你说我吃的是牛排。管理层明知道对赌业绩无法完成,而且支架集采后采购价格降低到498元一个,心脏并购那边面临大幅的商誉减值损失,这种减值损失逻辑只要是学财务的没有不懂的,但是蓝帆医疗在2021年1月30日发第一次业绩预告依然造假。为什么要用造假二字?因为在当时2021年1月30日出预告的时候公司已经完成了支架的集采中标,当年的实际营收及利润也基本确定,商誉减值损失是可以比较准确计算出来的,为什么第一次业绩预告的时候大幅少计算商誉减值损失?对众多散户来说这这份业绩预告就是造假,这是最的,说明整个公司的核心管理层没什么底线,完全没有职业操守。要修改业绩预告可以,公司应该启动追责问责机制,或者ZJH启动对上市公司的追责问责机制。当时持股的散户基本都是参考了第一份业绩预告的30多亿利润。2021年1月20日公布业绩那份虚假业绩预告后股价涨停到26元,然后可怜的散户朋友都相信了,然后蓝帆开启了漫漫熊途,一路跌到今天8元多,大量散户被套。包括今年2022年才公布的业绩预告,有了2021年的前车之鉴,请问散户朋友你还能信任蓝帆的业绩预告吗?你没法信任的,深交所的问询函随时在路上,说不定过两个月又大幅向下修正,变成亏损都很正常。你看蓝帆去年2021年上半年就34亿利润,第三季度开始亏损2300万,到四季度,是不是亏掉一半多?根据蓝帆最新的业绩:2021年净利润是11.56亿,上半年34亿,第三季度亏损2300万(忽略掉),34-11=23亿,BOB手机客户端第四季度亏损23亿,管理层毫无底线可言,发的业绩预告,随时可以大幅向下修改预告,跟去年一样的玩法。英科在2020年赚大钱的时候,蓝帆业绩大幅度低于预期,里面管理层大搞利益输送,在手套严重缺货的时期大量低价让利给批发商,极少数人赚黑心钱,具体不展开,长期跟踪蓝帆的散户可以回查一下雪球,掏空手套红利期间的公司利润,当时蓝帆手套的净利润规模连英科一半都赶不上,当时两家的手套规模差别不大,正常情况蓝帆的净利润应该是英科的70%左右,不可能连英科50%都达不到,所以英科的刘芳毅当时在微博上直接说蓝帆是二流企业,不值得收购和关注,这些都是原话,没有一点夸张成分,因为刘芳毅非常了解蓝帆这种企业的管理层。所以大家一定要看清楚公司的真面目,千万要避雷,没有诚信的企业,即使是在手套红利期,依然可以没有利润。最可怕的是手套今年开始进入恶性竞争阶段,英科有成本和规模优势,而且还有非常可靠成熟的海外市场渠道优势,所以蓝帆的手套在去年4季度开始大幅亏损后,更悲剧的是去年前年大规模扩产的手套生产线资产投入将面临巨额的资产折旧,将严重拉低今后几年的公司净利润。更何况心脏支架集采大幅降价是不可逆的,也是很大的包袱,一个支架只买498元,何谈利润?都明白的道理。再继续说说心脏事业部,并购后每年都是大额投入研发,其实说白了就是交智商税的利益输送,根本无法贡献利润。所以吹牛逼的时候可以说蓝帆N个赛道,其实深入分析后你会发现蓝帆所谓的赛道很多都是断头路,集采断头,海外利益输出,无限制投入研发,手套就更不谈了,在疫情红利期都无法贡献利润提升公司估值,更别说现在已经开始杀价竞争了,蓝帆发布不实业绩预告、弄虚作假,铁的事实

  多次修改的业绩预告,时间追溯到去年1月份,2021年1月30日蓝帆医疗第一次出2020年全年业绩预告的时候,预计的净利润是30-34亿,当年英科预计的净利润是70亿。然后到2021年3月26日的时候,立马砍掉一半净利润,大幅向下修业绩预告15-18亿。蓝帆业绩烂,高价并购一些国外的垃圾资产,这些的送人头操作可以理解,都不是为了钱嘛。但是上市公司公告得讲诚信吧?年报预告计提个商誉减值损失都不会做?吃相不要太难看好吧!不能吃了大便你说我吃的是牛排。管理层明知道对赌业绩无法完成,而且支架集采后采购价格降低到498元一个,心脏并购那边面临大幅的商誉减值损失,这种减值损失逻辑只要是学财务的没有不懂的,但...

  郑重声明:用户在本社区发表的所有资料、言论等仅代表个人观点,与本网站立场无关,不对您构成任何投资建议。用户应基于自己的独立判断,自行决定证券投资并承担相应风险。《东方财富社区管理规定》